依託當地的自然資源以及人力資源,再有就是比較便利的運河、海運條件,天津如今已經建立起來了天津鋼鐵廠、天津機械廠、天津兵工廠、天津造船廠一共四座的大型國防配套企業。

圍繞著這四座大型工廠,工業部還投資建立了十多家配套工廠。

到目前為止,工業部已經在天津初步打造了一個比較完善的工業基地,同時也扶持鼓勵了民間資本進行投資。

如今,天津的工業規模雖然還遠遠無法和當塗、大冶、松江這幾個大型工業基地相提並論,但實際上已經不弱於廣州了。

畢竟,天津的地理位置非常特殊,處於北方中國的交通中心,有著運河以及海運可以聯絡南北,往西就是遼東,往北就是漠南蒙古,其地理位置天然就決定了可以吸收周邊的人口資源以及工業原料乃至農產品湧入。

此外上述地位也能夠給天津的眾多工廠提供充足的市場!

不說民間市場了,就算是國防行業相關,大楚帝國在北方地區部署的眾多大軍,他們所需要消耗的大量武器裝備乃至被服等普通軍需物資,都讓天津工業區裡面的各大國防相關企業獲得了充足的訂單。

而這些國防工廠的背後,又有著眾多的關聯企業。

帝國軍方的大量軍事訂單,直接帶動著整個北方工業體系的發展,嗯,也可以直接說成是天津工業體系的發展。

如此情況下,天津已經取代了幽州成為了帝國在北方地區裡的政治以及經濟中心。

以後幽州城在大楚帝國裡的意義,後續幾年還能作為一座軍事堡壘城池了,畢竟幽州城的城牆還是挺高大厚實的……只是,這得北方異族強勢崛起,頻繁威脅河北地區的情況下才能得以實現。

隨著漠南蒙古的威脅逐步消失,幽州城的軍事功能也會迅速下降,最終,這裡會逐步演變為一個普通城市。

如此情況下,以後羅志學就算是北上巡視也不可能去什麼幽州,更不可能入住紫禁城。

即便去幽州巡視,羅志學也不可能只是為了極少數時間的巡視居住,就讓帝國財政花費巨資維護這座龐大的宮殿啊!

這種磚木結構的傳統宮殿,日常維護成本很高昂的,明王朝為什麼放任南京皇宮逐漸腐朽,最終變成一片廢墟……還不是因為維護成本太高。

對於帝國而言,維護一座沒啥用的前朝宮殿是不可能的,哪怕是變成什麼博物館收費參觀也不可能,在這年頭談旅遊業,太扯澹了!

所以經過商議後:拆!

拆掉能節省一大批的維護費用,還能弄出來大批的珍貴建築材料運往金陵城,然後用於新皇宮的修築。

至於什麼建築文物,歷史意義之類的,建築文物不需要,而歷史意義更不能存在……如果可能,帝國高層恨不得把整座幽州城都給拆了,讓前明王朝的痕跡徹底消失在歷史的塵埃當中!

新舊交替嘛,總是這麼殘酷的。

在紫禁城以及其他眾多前明藩王府的屍骸中,金陵皇宮在短短几年裡就快速成型。

如今眾多主體結構已經基本完工,剩下的就是一些收尾工作以及皇宮外的外圍御花園了。

這個御花園說是御花園,但實際上就是環繞皇宮的巨大永久性防禦工事,有著密集的壕溝體系以及堡壘體系,這些防禦工事修起來也是相當的麻煩。

畢竟這不是普通的野戰工事,不是隨便挖條溝,弄個防炮洞,搞個環形沙袋就可以的,這些搞出來的野戰防禦工事,不用幾年就會不成樣……

作為永久性防禦工事,不僅僅要確保防禦能力,更要確保幾年甚至幾十年後依舊完好。

比如壕溝這麼多,其中的排水設施就不非常麻煩,比皇宮的排水還要麻煩。

尤其是北部區域裡,靠近玄武湖,甚至不少地方都是填平玄武湖而來的,本來排水就不咋地,容易內澇,而防禦工事裡還有大量的壕溝……為了避免這些壕溝在下雨的時候直接變成水溝,就需要完善的防禦設施。

最終,這些地方的防洪設施採取了唯一靠譜的方桉,那就是墊高……

往下挖是不靠譜的,只能是墊高!

就和皇宮一樣!

大楚帝國的皇宮,可沒有直接在原地廢墟里修房子,而是先進行了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