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地方的擴張,都得跨海作戰,因此第十五師如果能夠進行渡海登陸作戰訓練,把自己轉型為兩棲作戰部隊,那麼前途大大的有。

只是吧……這暈船是在太難受!

許德林對此是心理感覺很複雜,一方面是想要轉型兩棲作戰,甚至為此都提前開始接觸並學習兩棲戰法,還去信去二十三師那邊請教各種經驗。

但是另外一方面他又排斥坐船。

不過這些些許的心裡想法,阻擋不了他想要升官的期望!

軍政部派來的人找他聊兩棲登陸,問他願不願意搞兩棲登陸,問他有沒有信心的時候,他當場就把口號喊的震天響,一副捨我其誰的模樣!

“二十三師以前還是我第十五師裡分出去的呢,這兒子能搞,我們這當爹的自然也能搞啊!”

“兩棲戰法,肯定有信心啊!”

“不就是暈船嘛,這事簡單,我們練,一天到晚就泡海上,泡多了自然也就不暈了!”

這轉型乃至後續的升官上頭,區區暈船算個屁,許德林都已經下定決心了,回頭他就待船上,至於暈船嘔吐,就和二十三師那邊的人說的一樣,吐著吐著就習慣了。

人家能習慣,沒道理他許德林習慣不了啊。

得到了許德林的肯定回答後,軍政部的考察人員滿意的走了,不用多久,參謀部就下達了正式的命令,讓許德林率領第十五師訓練兩棲登陸作戰,熟練掌握兩棲戰法雲雲。

第三集團軍司令部也是撥給了大批的各種訓練器材過來,並開始對第十五師的武器裝備也進行了換裝。

比如燧發槍,則是從普通步兵型號,即二年式甲型,換成了海軍陸戰隊使用的二年式乙型。

海軍陸戰隊使用的二年式燧發槍,在外觀上和步兵型號也差不多,但是槍管質量更加優秀,防鏽更加出色,更能適合沿海登陸作戰的需求。

同時槍管上也更短一些,以方便在船上裝填提高射速,也方便在狹小的船隻上攜帶行動。

當然,射程和精度略微有些下降。

大楚帝國的二年式燧發槍,經過多年發展後,已經是有眾多型號了。

最開始的是二年式原始型號,中規中矩沒啥特殊的。

後來承順三年的時候,加長了槍管以及刺刀,使得步槍上了刺刀後更長,有利於拼刺作戰,這就是二年式甲一型,承順六年的時候又改進發展為甲二型,這種甲型步槍,一般只裝備普通線列步兵,也是二年式步槍的主力型號。

因為承順三年的時候,甲型長度進一步加長,不太適合海軍士兵和騎兵使用,因此發展出來了海軍使用的乙型、騎兵使用的丙型,這兩款長度都要更短一些。

其中騎兵款裡還有一種超短型號,專門用於馬背裝填射擊使用,只不過不算太成功,楚軍騎兵不喜歡在馬背上使用火槍……以前的手槍不喜歡,現在的騎兵超短步槍也不喜歡。

楚軍裡的新式騎兵,即重騎兵和輕騎兵,要麼直接騎馬衝鋒殺上去……要麼下馬用常規的騎兵燧發槍玩線列,把自己當成線列步兵,極少在馬背上玩火槍的。

倒是還有大批傳統騎射騎兵還在玩馬背上騎射那一套,但是這些騎射騎兵們也在逐步整編,拋棄騎射改用火槍和馬刀了。

在東亞地區盛行了幾百年的騎射到了槍炮時代裡,已經落伍跟不上時代了。

別說現在了,就算是大幾十年前戚家軍的鳥銃加輕型火炮的車陣戰術,也能把傳統騎射打的死去活來。

當然了,戰爭這東西,武器裝備以及戰術只是影響戰鬥力的其中一部分,人本身其實更重要一些。

所以清末時期的東擄人,早期剛崛起的時候用著最原始的冷兵器都能幹翻槍炮齊全的明軍。

不過正常情況下,越好的裝備,更先進的戰術自然是能夠發揮出來更大的戰鬥力的。

大楚帝國方面也不例外,最近幾年可是一直都在不遺餘力的推進新式裝備的研發、生產以及裝備。

僅僅是二年式燧發槍就已經先後有了七八種改進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