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機械化農業的開端(第3/4頁)
章節報錯
當然,這兩臺收割機也不是白送,而是直接被人家遼華農業公司給買走了,算進了第一批訂單了。
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行動非常快速,他們為了撬開遼華農業公司這個大客戶的口袋,同時想要以遼華農業公司的訂單為突破口,繼而開啟更大的市場,因此在推動這一合同的時候非常賣力。
一邊是加班加點生產,一邊把庫存的裝置先發貨,儘量不延誤遼華農業公司的收割季。
這些裝置將會被拆成主要零部件的狀態,然後打包透過蒸汽船隻往遼河逆流而上,等到遼河航道不能走之後,再透過馬車運輸。
為了加快運輸,他們還額外支付了大筆加急運輸費用呢,如此才把這一批收割機及時送到了遼華農業公司的農場,然後再用技術人員進行組裝。
這一訂單,他們其實都沒賺多少錢,但是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看重都不是這一筆訂單本身,而是看重後續更多的訂單。
不僅僅是遼華農業公司的後續訂單,更是其他種植公司乃至那些種植大戶們的訂單。
這一筆訂單,就是用來打廣告的,爭取讓他們的收割機一炮而紅!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當這一批收割機抵達了遼華農業公司的農場後,瞬間就引起了轟動!
遼華農業公司可是東北地區最大的種植企業,擁有規模最大的農場呢,他們的很多動作自然也是被各種同行們做關注。
之前的時候,不少同行們聽聞遼華農業公司擴大了糧食種植面積,一個個笑呵呵的等著看笑話。
在東北這地方,想要擴大糧食的種植面積,只要你不怕虧本很容易的……土地基本不要錢,官府手裡有大量的可開發土地,只要你敢來投資開發種植,人家官府就敢免費送你二三十年的使用權。
但是土地易得,勞動力難求啊!
不管是播種還是收割,糧食種植業都是需要大量人手的,而在遼北這破地方,哪有什麼閒散勞動力可以讓你僱傭啊!
再說了,到了農忙的時候,本地的農民基本都忙著自己家裡的土地,可沒時間去那些大農場裡打零工,至於城市居民,那也沒多少人,有的也是那些工廠企業的員工。
所以,對於很多大型農場來說,他們基本都是採取長期養著一批員工,這些員工也是職業農民,農忙的時候種田,農閒的時候養殖牛馬之類的。
而到了農忙的時候,還需要從外地裡僱傭一批零工。
這種模式持續了好多年了,甚至都催生了一批在農忙的時候,專門靠幫大農場們幹活群體呢,這些人的工錢可是很高的。
但是今年,遼華農業公司卻是在增加了播種面積後,卻是沒有大量僱傭臨時工,這就讓很多人不解了。
一些人仔細打聽了之後,才發現這些遼華農業公司竟然是使用了一種新型的機械裝置,直接用機械來進行收割。
而採用機械收割之後,他們的自有長期員工就能夠完成所有收割作業,根本用不著從外頭大量僱傭臨時工。
並且還聽聞,他們哪怕是採用自有員工,這農忙的時候還提前幹完了,得以騰出更多的人手進行其他工作。
這讓其他的同行們很驚訝。
什麼收割機啊,竟然有這麼大效果?
這個時候,不用他們進一步打探訊息,人家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銷售人員們,就已經開始找上了眾多的種植公司以及那些尋常的大型種植戶!
找上去幹嘛,還能幹嘛,推銷他們的蓄力收割機啊!
這廣告打的響亮,不趁著這一次機會狠狠地撈一波,怎麼湊錢研發蒸汽聯合收割機啊!
一說到這個蒸汽收割機,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就是一陣蛋疼,前幾年高壓蒸汽機出現後,他們公司的高層認為可以把蒸汽機用在農業機械上,於是乎就一口扎進去了蒸汽聯合收割機的研究。
但是沒有想到,這玩意的技術難度那麼高!
搞了好幾年,研發經費一筆又一筆的砸下去,差點把公司的血肉都給榨乾了,但愣是還沒搞出來……好歹搞出來了個收割機的結構。
為了回血,他們一琢磨,乾脆把這套原本用於蒸汽機上的收割裝置拆下來,然後使用蓄力,做出蓄力收割機先賣出去……
萬幸的是,市場接受度還挺高的,趁著這一次機會賣出去了不少。
靠著蓄力收割機回了點血,河口農業機械公司的人看著半成品的蒸汽聯合收割機,咬了咬牙,又把這錢給砸進去了……
用他們的話來說就是,不成功便成仁!
實際上是,過去幾年砸了這麼多錢研發蒸汽聯合收割機,龐大的沉沒成本已經讓他們想要退出來都不可能了。
為了搞這兩個玩意,他們不僅僅把過去幾年的利潤全部投進去了,而且還把過去的老本也砸進去了,為此還欠了好幾筆的銀行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