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發現大楚帝國在北方西進後,覺得可以搞一個禍水北引的方案,讓大楚帝國加大在北方地區的投入。

大楚帝國在北方投入的力量多了,自然也就沒有足夠的精力在印度半島上完大擴張了。

於是乎,荷蘭人找到了俄羅斯,也找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幾個諸侯國,當然也少不了波蘭和立陶宛聯邦。

然後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情況告知了這些國家……

當荷蘭人的使者告訴他們,東邊的大楚帝國光是陸軍就有一百多萬,隨便打一場萬人級別的戰爭就會動用數百門火炮,同時國內足足有好幾億人口,工業實力強悍無比,同時這個國家還侵略成性,對領土有著惡龍般的貪婪時。

這些國家的當權者一個個都被嚇傻了!

他們一個個都忍不住想到一個場景,那就是大楚帝國的百萬大軍殺到自家城下的時候的場面!

真要出現這種場景,那麼就太恐怖了。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為了避免當年蒙古西征的情況再一次重演,他們覺得有必要在大楚帝國殺入歐洲之前就把他們給攔下來。

嗯,沒錯,就是讓俄羅斯人把大楚帝國給擋下來。

於是乎,一群本來很不對付,甚至經常爆發戰爭的幾個國家開始了頻繁的外交往來,商討著該如何抵抗未來的大楚帝國入侵問題。

為了表示誠意,波蘭和立陶宛聯邦還有神聖羅馬帝國的幾個主要諸侯國,還先給俄羅斯人送去了一批武器彈藥呢。

他們的打算很簡單,讓俄羅斯人當炮灰頂在最前面,哪怕為此付出一些物資也是可以的。

不得不說,歐洲諸國,尤其是中歐以及東歐這幾個主要國家對大楚帝國的恐慌,並且因為這種恐慌而做出的反應,是俄羅斯人自己都沒有預料到的……

而對面的大楚帝國,就更加不知道西邊有一群國家因為害怕自己未來的入侵,而開始支援俄羅斯人了。

不過就算知道了也沒有什麼,因為大楚帝國暫時沒有繼續西進的打算……不是西邊的敵人有多強,而是距離太遠了,己方的補給已經跟不上了。

未來如果繼續西進的話,大楚帝國也不在乎這些國家是否聯合在一起。

因為和很多歐洲人想象的差不多,楚國人還真分不出來歐洲這些亂七八糟的國家,在楚國人看來,什麼俄羅斯人,波蘭人,立陶宛人,奧地利人,普魯士人等等都是歐洲蠻夷……如果真的打過去了,那肯定是一路橫掃過去的。

不會去區分這個土著,那個土著。

————

歐洲地區在承順二十四年末開始,因為大楚帝國殺近烏拉爾山脈,從而掀起了一番恐慌,不過在大楚帝國內部裡依舊平靜。

很多大楚帝國的國民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家的大軍已經殺到了烏拉爾山脈了……就算是知道了也不關心。

那不過是西北方向的蠻荒之地罷了,並且距離還如此的遙遠,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和他們關係都不大。

如今大楚帝國的國民們,可不太關心外部的變化,他們更加關心自己的土地收成,關心自己的工資什麼時候漲,關心糧價有沒有高。

尋常老百姓,關心的永遠是自己和家人的衣食住行。

因此當歐洲那邊不少國家都有所恐慌的時候,大楚帝國這邊依舊風平浪靜,別說普通人了,就算是帝國高層都不認為西線那邊有啥大事……

不過是些許蠻夷增兵而已,算不上什麼大事,反正帝國現在也不打算打過去,而給那些蠻夷一百個膽子,估計他們也不敢打過來,就算打過來也撼動不了大楚帝國在鄂畢河流域的絕對控制。

實在不行……大不了就從託博城暫時撤出來,後續依託鄂畢河為天塹把那些蠻夷先擋住,回頭再組織人力物力反攻就是了。

帝國高層可從來沒有給前線軍隊下達過什麼只能前進,不能後退的命令,而前線的陸軍高層也不會有這種想法。

西伯利亞那邊也不是什麼一定要守的地方,沒必要搞什麼死守。

不划算!

在西線上,楚軍的彈性還是非常大的,沒有什麼必守之地,也沒有什麼必須拿下來的地方……能守住什麼地方,能打下來那裡都是隨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