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時間,甚至十幾二十年內很多地方的大規模對外運輸依舊只能依靠河運。

比如四川那邊的對外交通運輸,未來很多年來都將會嚴重依賴蒸汽客輪。

今年年初的時候,川江航運公司方面就用他們第一艘的蒸汽內河輪船,從漢天府出發一路沿江而上,並透過了很危險的三峽河段,最終抵達重慶。

這一次蒸汽客輪在長江中上游,也就是川江河段裡的成功試航,對於四川方面的發展意義及其重大。

四川巡撫衙門方面已經做出了扶持力度非常高的蒸汽內河客輪扶持計劃,包括扶持各地建設可供蒸汽輪船停泊,補給,維修的現代化港口,維修設施。

同時還打算對三峽河段以及川江上游,還有其他支流進行疏通。

不管是扶持內河客輪計劃還是疏通三峽等各處河段,都是動作非常大,並且耗資不菲的工程,四川巡撫衙門自然也需要向金陵方面報告。

當然了,更主要的還是為了申請中央財政上的支援。

這麼多錢,光讓四川一家來掏錢的話,還是有些吃力的,金陵方面不管如何,多少都得給點。

而羅志學看著這份報告的時候,考略的缺不僅僅是四川方便的內河蒸汽輪船發展計劃,同樣也考慮到了其他暫時不適合大規模建設對外聯絡鐵路網,同時還能通航蒸汽輪船的地區的河運發展。

不是每個地方都適合建設鐵路網的。

這有著地形上的限制,也有著地方經濟所導致的運營成本的限制,還有一些地方經濟一般般,但是本身已經有了河運的話,那麼鐵路規劃的時候也會暫時放下這些地方,而是優先給缺乏河運,對外聯絡困難的地區修建鐵路。

而羅志學現在要做的就是,給這些地方一些政策,財政上的支援,讓他們加大力度發展蒸汽輪船運輸,哪怕是受限於河流通航能力的限制,無法做到全程通航,但是也要儘可能的縮短陸運距離。

就和大楚帝國目前在西伯利亞地區的物資運輸一樣,其實物資也很難直接一路透過船隻運輸到各地,中間依舊需要透過一些陸地運輸來作為過渡,包括一些漣水通道、險峻河段。

如此,鐵路網和河運/近海航運就能夠形成一個互補的整體,不敢說徹底全面的打通全國交通網路,但是至少也能夠打通大部分州府的對外聯絡通道。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對全國範圍內的河道進行大規模的疏通是必不可少的,至於對蒸汽輪船的扶持,倒還是其次。

畢竟河道通航便捷了,蒸汽船隻好用了,自然會有航運公司們採購蒸汽船隻並投入運營。

而大楚帝國內的各種亂七八糟的航運公司多了去,不僅僅是有眾多官辦航運公司,還有數不清的各種民間航運公司。

大的有一些官辦的航運公司,這些航運公司一般都是地方省或州府等衙門主辦,普遍以河流或地名為稱呼。比如四川巡撫衙門下屬工業廳投資興辦的川江航運公司、應天府投資興辦的長江航運公司、江南省巡撫衙門投資興辦的江南航運公司。

還有中央工業部興辦的工業航運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本土大河、近海大宗貨物運輸、太平洋航運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遠洋貨運,跑南洋,扶桑路線比較多,華夏航運公司,這是一家專門從事大江河、近海等長途客運業務的企業。

當然,只是他們的業務側重點不一樣,實際上三大航運公司基本都有貨運、客運、長途短期遠洋等不同的業務,彼此競爭還不小。

這些說的,還是中央以及省級所籌辦的航運公司,而實際上各府縣還有一大堆自己搞的航運公司。

這些航運公司和地上的上的一些城市公共馬車公司,城際長途馬車公司都差不多,屬於地方公共交通設施的一部分,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會搞,但是大多也只侷限於本地。

這也是相當多地方中小型官辦企業的一大特性,那就是基本都是一些提供公共設施,關乎國計民生的行業,很少直接從事普通行業。

至於輕工產業,上頭更是一般都不批准……因為原則上官方資本不參與民營資本比較活躍的輕工業。

你地方上要搞工業發展經濟,招商引資去啊,幹嘛非得自己辦一個工廠和民營企業搶生意啊!

在你的地盤上搞一個直屬工廠,人家民營企業還怎麼和你競爭?

這種事過於破壞市場公平,帝國高層一向來都是對此保持否定態度的。

早年紡織業這麼賺錢,但是帝國高層為了紡織業的整體發展,硬生生把一大票官辦的紡織企業轉讓出售,只留下一個漢天紡織公司。

直到如今,大楚帝國裡官辦資本,不管是中央還是地方里的紡織企業,依舊只有一個漢天紡織公司。

這些年來其實不少地方官府為了賺錢,緩解自身的財政困局,都打過申請要籌建紡織企業,但是無一例外都被上頭的工業廳甚至工業部盡數否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