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鐵公雞內閣(第3/4頁)
章節報錯
對此,羅志學也不多說什麼,也不會直接敲定戰利品的份額,只是微微點頭表示知道了,。
算是預設了海軍這邊的做法,可以從戰利品,賠款等海外擴張的直接受益裡分潤一部分。
但是具體比例如何,還需要海軍那邊和陸軍以及文官集團進行內部協商。
文官那邊肯定是不會放棄的,不管多少錢,什麼錢,他們都想要……哪怕不能全部拿走,他們也要咬下一大口。
而陸軍那邊,則是因為海外擴張裡也需要陸軍協同作戰的,尤其是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以及登陸後的內陸作戰,這些都是需要陸軍來配合進行的。
海軍自身雖然也有專門用於地面作戰,成建制的陸戰隊,但是目前規模不過兩三萬人,而且還分散到各地駐防,主要還是用於日常的中小規模登陸作戰。
真到了大規模登陸作戰,尤其是需要控制大片海外領地的時候,少不了陸軍的配合。
想要讓陸軍幹活,這錢自然不能少。
這三方又是吵吵鬧鬧了好幾天,最後參考了早期的南洋擴張的舊例,對海外擴張的戰爭收益,主要包括戰鬥繳獲、行政抄沒、戰爭賠款這三大類。
軍用物資直接交付軍方,文官方便不插手,至於陸海軍內部怎麼分,他們內部協商。
而普通物資以及金銀現今,則是按照四六分,文官六,也就是百分之六十直接上繳國庫,歸屬財政統一調配;軍方四,但是百分之四十也需要先上繳國庫,然後再以臨時戰費的方式返還給軍方……
這限定的只是比例,戰爭收入越多,那麼軍方分配到手的也就越多!
這種分配模式,很有種做生意賺錢了給業務員提成的意思,業績越高,提成也越多。
不管是軍用物資,還是說普通物資以及現金,軍方內部這麼分配,文官方面不管,由陸海軍自行協商處理。
總的來說,哪怕軍方據理力爭,文官還是直接拿了大頭……當然,其實說文官拿也不恰當,而是說直接上繳中央財政國庫,和普通行政收入,稅收等一起納入總賬後用於帝國各方面開支,這些開支裡其實也包括了常規軍費。
而陸海軍內部的分配比例則是要更復雜一些,根據不同區域不同敵人,有著不同的分配規則。
三方達成了一致後,還很正式了簽訂了一份備忘錄,然後恭請聖裁!
羅志學審閱過後,硃批:準!
在分贓這種事上,大楚帝國的君臣們一向來都是很認真,並且嚴肅的。
為了防止各方日後反悔扯皮,這弄一個備忘錄並讓羅志學批示,這屬於正常操作。
沒有羅志學的這個準字,各方都擔心其他兩方反悔,到時候私吞自己的戰爭收益。
當分贓這種最緊要的事情敲定了具體方案後,接下來就簡單了……文官那邊表示你們陸海軍在海外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除了荷蘭,西班牙等幾個大型的歐洲殖民國家外,其他什麼土著小國,你們愛打誰打誰,我們文官集團一定大力配合,會下令讓各地督撫配合你們出具宣戰文書。
帝國的政治體系裡,軍方擁有作戰權力,但是沒有宣戰權力,宣戰權力在帝國中央,此外還有兩位海外巡撫也擁有針對特定區域土著國家的宣戰全,南洋巡撫可以對南洋各土著國宣戰,印度巡撫可以針對印度半島以及西亞駐地宣戰。
中央或兩大海外巡撫不宣戰的情況下,海外領地的軍方可不能擅自進攻這些土著國家。
但是東洋貿易公司以及西洋貿易公司是例外……他們在帝國領地、藩屬國領地之外愛打誰打誰……因為嚴格上來說,這是一小部分大楚帝國國民在外國領土上的行為,不管是和土著做生意還是打架,或者乾脆是拉著火炮轟擊土著城市,那都是發生在他國領土上的事。
而帝國法律可管不到外國領土!
當然了,要是帝國子民在國外被土著欺負了,那麼帝國就不能不管了。
簡單來說,這兩大武裝貿易公司在海外的行動,帝國官方的態度是打贏了,土著來抱怨或告狀就當沒看見,但是他們要是在外頭打輸了,帝國官方就會琢磨著親自下場幫忙……
總之,突出的就是一個不要臉!
當然了,雖然文官那邊說的好聽,說什麼軍方愛打誰就打誰,但是最終決定權依舊掌握在金陵中央方面。
因此實際上,軍方的軍事行動還是要遵從帝國的整體戰略的。
而帝國的總體海外擴張戰略就是,先把扶桑和呂宋群島的事先搞定,打造絕對防禦圈嘛。
此外先搞定呂宋問題,也可以避免在美洲進行擴張的時候,和西班牙人發生劇烈矛盾了,然後西班牙人就不把呂宋群島賣給大楚帝國了,到時候雖然也能打下來,但是多少要花錢,並且也很難完好的接受西班牙人在呂宋群島的眾多據點以及土著方面的資訊。
所以,得在美洲進行大規模擴張之前,先把呂宋群島給買下來。
而軍方那邊嘛,則是先進行全面的大規模準備,尤其是海軍那邊要先建造一批蒸汽船隻,並把一些戰艦進行改裝,安裝蒸汽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