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 北方戰略圓滿(第2/4頁)
章節報錯
而楚軍在葉尼塞河中游,也就是葉尼塞斯克為前進基地向西進軍的時候,就是沿著俄羅斯人之前走的這條克季河通道。
除了這一萬多大軍直奔託木斯克城而去外,在鄂畢河上游流域,楚軍第二集團軍派出的另外一股兵力足足五千多兵力,也沿著鄂畢河上游向北進軍。
他們的戰略目標是鄂畢河上游右岸支流託木河上游沿岸的‘庫茲涅茨克’。
說起來,楚軍第二集團軍的兩個重要前期戰略目標,其實都和託木河有關。
託木斯克就在託木河下游,庫茲涅茨克則是在託木河上游,這兩座城池雖然都沒有直接建立在鄂畢河沿岸,但依舊是俄羅斯人在鄂畢河中上游流域最為重要的戰略支撐據點。
比如庫茲涅茨克,這個堡壘是屬於非常典型的軍事堡壘,俄羅斯人在這裡修建城池,純粹就是為了抵抗當地土著對託木斯克的侵襲,並以此為據點不斷的向南侵襲。
這個堡壘如同尖刀一樣插進了當地土著的腹地,不僅僅保護了託木斯克等北方領地,還不斷的削弱了當地的土著,最終迫使當地土著不斷的逃離,最終讓俄羅斯人完成了對這一片地區的實際控制。
所以就很有意思,楚軍的戰略目標是掌控鄂畢河,但是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卻不是在鄂畢河干流,而是在其支流託木河。
畢竟是這條河流支撐了俄羅斯人在鄂畢河中上游方向的控制,並以此為依託和當地土著們進行作戰。
正是因為這兩座堡壘城市,託木河的重要性,因此俄羅斯人在這裡的防備力量一直都很強悍。
兩支楚軍,一南一北,同時朝著託木河沿岸的兩座城池而去。
沿途自然少不了和一些俄羅斯人的中小殖民據點什麼的打打鬧鬧,比如在馬科夫斯克城這個連結鄂畢河、葉尼塞河的交通樞紐裡,楚軍就遭到了俄羅斯的強烈抵抗。
不過這種抵抗都是徒勞的,駐防俄軍不過幾百人而已,但是殺過來的楚軍卻是有上萬人。
都不用打,嚇都嚇死他們。
經過了沿途若干的俄軍小規模阻撓後,順帶也攻克了一連串的沿途俄軍堡壘、殖民據點後,楚軍正式殺到了鄂畢河,並很快就殺到了託木斯克城外。
八月份的時候,託木斯克城裡的俄羅斯人,看到城外的楚軍都是傻眼的……
尼瑪,這楚軍向西擴張的速度,比他們當年向東擴張還要快。
他們俄羅斯人用來幾十年的時間一路從歐洲殺到太平洋沿岸,已經是屬於超級快速的的那種了。
但是這些楚國人呢,從發動大規模攻勢西進開始,到現在也才第兩個年頭而已。
但是這兩年裡,楚國人愣是橫跨幾千裡直接殺到了託木斯克城下。
楚軍在第一年就拿下了勒拿河以及葉尼塞河中上游,控制了葉尼塞斯克這個戰略要地。
第二年,也就是今年已經完全控制了葉尼塞河流域,並繼續西進殺到了託木斯克城。
尼瑪,這比他們俄羅斯人的擴張速度都要快,而且是快得多。
他們俄羅斯人自然是不知道,楚軍這兩年看似飛速的進展,實際上都是建立在過去十幾年裡對北方地區的持續經營上的。
在北方戰略正式發起時期,大楚帝國可是在北方的小北海府地區裡投入巨大,硬生生在遠離中原腹地的庫爾城裡修建起來了一座兵工廠,並完善了草原大補給線。
而在這之前,實際上還有耗時更久,更復雜的前期開拓時期。
其中最為重要的當屬庫爾城的建立。
當時為了建立庫爾城,而且後勤保障又不通暢的時候,其實楚軍打的不容易,只能是依靠幾百千把人的兵力作戰,前後打了七八年,才把這片地方才佔領主,最後才在庫爾城裡建立了城池並進行屯墾,建立兵工廠。
而有了庫爾城,實際上才有後面的一系列北方戰略。
沒有庫爾城在後面撐著,楚軍也不可能西伯利亞地區維持這麼多的兵力,更別說動不動就聚集大幾千軍甚至一兩萬兵力和俄羅斯作戰了。
這裡頭用的每一粒糧食,每一發彈藥,那可都是從庫爾城運過來的。
而有了庫爾城,楚軍就能夠在北方地區聚集起來足夠多的兵力,足夠多的火炮,然後用自己最擅長的戰術擊敗敵人:用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火炮一路平推過去!
根本就不和玩什麼奔襲,奇襲,伏擊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楚軍最擅長打的仗,就是這麼一路平平無奇的平推過去。
依仗國內強大的國力,眾多的人口,大楚帝國的這種平平無奇的戰術到目前為止未嘗一敗!
在北方地區也同樣如此,楚軍用於進攻託木斯克的兵力都有一萬幾,大小火炮七十幾門,看的託木斯克內的俄羅斯人都傻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