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學先上了火車的駕駛室看了看,然後又跑到了列車後面掛在的客運車廂裡,直接就坐了下來。

這讓隨駕的一票文武要員們也是有些不知所措,他們本來以為這一次視察,會是羅志學先看看禁止狀態下的火車,然後去觀禮臺上遠遠的觀看火車啟動執行呢,沒有想到羅志學直接就坐在火車上不下來了。

不過雖然羅志學此舉出乎不少人的預料,但是稍微出口勸說了幾句後也就不再廢話了。。

開國皇帝羅志學想要幹啥,不是臣子們可以勸阻的,更何況坐火車而已,也沒啥危險,哪怕是前頭的火車蒸汽洩露爆炸了,也影響不了最後方的客運車廂啊。

哪怕是火車脫軌出事故了,但是就這麼十多二十公里的時速也嚴重不到那裡去,而客運車廂又是掛在在列車的最後方,就更不可能出現什麼問題了。

所以一票臣子們稍微勸說幾句沒效果後,很快就各自行動了起來。

有資格隨駕的幾個軍政要員直接上了羅志學所在的最後一節車廂……其他不夠資格的則是上了其他的幾節客運車廂,至於原先準備好的‘旅客’自然是作罷,不用再充當工具人了。

同時安保工作也在進行快速的調整,近衛軍的第四胸甲騎兵團直接策馬隨行在火車的兩側,以就近提供必要的保護。

當然了,距離羅志學更近的還是那些御前侍衛們,不管羅志學在那裡他們就跟到那裡,直接提供貼身保護。

同時近衛軍第二師則是緊急擴散,直接在鐵路線沿途進行佈防,採取沿途間隔一定距離站崗的方式,直接在鐵路兩側站崗。

巡警等普通執法以及臨時人員,則是進一步封孔鐵路沿線的各路口,並禁止看熱鬧的民眾過於靠近鐵路,對於已經靠近的民眾則是進行勸導返回。

安保工作正在進行快速調整的時候,廣州機械公司的技術團隊以及鐵路管理處的技術官僚們也正在對試驗火車進行最後的嚴格檢查。

儘管在這之前他們已經反覆檢查過好幾次,甚至昨天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進行過一段短途的非公開測試,一切都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但是今天的場合對今後的鐵路運輸行業的發展本來就非常重要,更別說現在連天子都親自上車乘坐了。

今天的試驗,容不得出現絲毫的失誤。

所有的細節都必須謹慎再謹慎。

否則的話,後果極其嚴重!

在龐大的壓力下,上百名技術人員對二十一型火車進行了反覆的檢查,不僅僅是火車頭,還有各節車廂,大的,小的,各種技術細節都進行了想盡的檢查。

最後,廣州機械公司協辦吳鵬友正在看著各單位呈送上來的檢查報告單。

吳鵬友,皇家理工學院機械系出身,求學期間在蒸汽機研究所裡學習過,不過畢業後沒能獲得留校任教……皇家理工學院裡的留校任教,名額有限,而競爭也非常激烈。

最後他畢業後選擇到工業部裡任職,不過做的並不是行政工作,而是研究工作,一度在工業部下屬的機械研究所裡工作,負責蒸汽機系列的研究工作。

後來調到廣州機械公司裡任職,擔任廣州機械公司的協辦,這個職務其實也是總工程師的意思,主要全面負責該廠技術工作。

嗯,廣州機械公司乃是工業部直屬大型官辦企業,其高階管理人員都是官員,所以吳鵬友這個協辦也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官員,正五品。

擔任廣州機械公司協辦的這些年裡,他一手建立起來了高壓蒸汽機研發專案,並主導研發出來了高壓蒸汽機。

隨後又利用高壓蒸汽機,設計研發了第一臺火車,即二十一型火車。

換句話說,眼前的這輛二十一型火車,就是他一手搞起來的。

今天這麼重要的測試,他自然是要親自負責並處理一系列的技術問題。

吳鵬友看完報告單後,對一旁分管官道事務(鐵路管理處嫡屬於官道司)的交通部左侍郎史景煥道:“史大人,技術檢查已經完畢,沒有發現問題!”

說著,吳鵬友還把手中的厚厚一一疊的檢查報告遞給了史景煥,史景煥接過來翻看著。

不過他對檢查報告上的一大堆技術名詞,效能引數等看的有些吃力……畢竟史景煥並不是技術出身,人家是正兒八經的國子監大學出身,在校的時候主攻的是歷史方向,科舉的時候報考的也是普通的進士科,而不是博物科。

雖然他也有一定的基礎理工知識,但是隻流於表面,想要看懂這一份專業性極強的檢查報告還是很難的。

但是哪怕是看的吃力,但是他也是逐字逐句的看,最後還不往關注每一份檢查單上負責人的簽名。

資料引數他看不太懂,但是這些負責人的名字他卻是知道的,都是一些頂級的技術專家,大部分都是來自於金陵城內幾所高效,尤其是皇家理工學院的一些教授,還有一部分則是各大官辦研究所裡的技術領頭羊。

這些來自第三方的技術專家們,對列車的諸多細節進行了詳細的檢查,並且簽上了自己的大名,那麼這份檢查報告的含金量就已經足以獲得他的信任了。

又翻看了十幾分鍾後,史景煥道:“既然都準備妥當了,那麼就隨我去面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