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徹底解決北方戰略問題(第2/3頁)
章節報錯
其中也少不了海軍方面的臨時炮兵部隊。
海軍一向來都有把戰艦上的艦炮搬上陸地,然後組織為臨時的炮兵部隊支援陸地作戰的傳統,甚至中小口徑的艦炮,尤其是大口徑榴彈炮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過臨時加裝陸地炮架,並上岸作戰的可能性。
雖然整個過程很麻煩,換裝炮架後的艦炮用起來很不方便,但是不管怎麼說都能夠為地面部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
畢竟海軍的艦炮在威力上可是遠超陸軍火力的。
陸軍那邊,115毫米的野戰炮就已經算是重要的師、軍級的主力支援火炮了,150毫米級別的榴彈炮也是為了限制重量,一般採用超輕型榴彈炮為主,150毫米的標準型榴彈炮,一般都是配屬在獨立重型炮兵部隊裡的,尋常野戰中很少能看見。
而海軍那邊呢,115毫米級別的艦炮都算是小口徑了……尤其是海軍採取了統一大口徑艦炮計劃後,新建造的戰艦,哪怕是內河戰艦也都是裝備更大口徑的艦炮。
小北海艦隊第二大隊裡的主力內河炮艦,即北方級一等內河炮艦,滿載排水量不過一百八十多噸,但是裝備的主炮卻是兩門130毫米中管艦炮以及兩門130毫米短管艦炮。
區區一百八十多噸的戰艦,配屬四門130毫米的艦炮……這可是很誇張的資料,哪怕是典型的小船扛大炮的內河戰艦裡都是非常少見的。
不過這卻是大楚帝國海軍最近幾年統一大口徑艦炮計劃裡的典型現象。
這一次支援陸軍作戰的第二大隊,除了讓多艘內河炮艦冒險靠近炮擊外,還把二十多門艦炮裝上了臨時的陸軍炮架,然後拉上了岸參與炮擊,以直接支援陸軍作戰。
這二十多門火炮,大部分都是130毫米口徑的中管、短管艦炮,此外還有多門150毫米的短管艦炮。
這些火炮,將會發射實心炮彈或榴彈,承擔起主要的炮擊任務。
再加上陸軍自身的大幾十門火炮,這又是一場一百多門火炮齊齊炮擊俄羅斯守軍的戰役!
如此情況下,在九月十七日開始,葉尼塞斯克城裡的隆隆爆炸聲就沒有停下來過,從早上響到傍晚時分,哪怕是到了夜裡楚軍沒啥事也朝著葉尼塞斯克城打幾輪炮擊……
如此猛烈的炮擊持續了三天後,葉尼塞斯克城早已經一片狼藉,最外圍的城防工事倒是沒坍塌,這些防禦工事大多是為了防禦實心彈炮擊而構築的,整體的防禦效能其實不錯……至少楚軍大量發射的開花彈對這些堅固的稜堡防禦工事造成不了什麼傷害。
但問題是……這些稜堡防禦工事本身沒啥事,不代表著駐防在裡面的俄軍士兵們沒事啊。
榴彈這東西……在當代而言本來就不是用來攻擊防禦工事本身的,而是用來大量殺傷敵軍有生力量的。
尤其是楚軍最喜歡使用的空爆彈,那更是一旦在密集敵人的頭頂上爆炸,分分鐘能幹到一大片。
三天的猛烈炮擊裡,讓守城的俄軍遭到了大量的傷亡,並且士氣極為低下,已經開始出現大量的逃兵了。
和城外的楚軍都是清一色的職業軍人不同,城內的俄軍裡的正式的正規軍其實沒多少,也就那麼千把人而已,更多的其實是僱傭兵以及臨時徵召的民兵。
而上述三者裡,那些民兵也好,僱傭兵也好對慘烈的戰爭承受能力可不高……
如果沒啥事,整體傷亡不高也就算了,幫忙守城問題不大,但是一旦傷亡加大,戰事激烈起來,那麼就很容易逃亡甚至大規模崩潰了。
現在葉尼塞斯克城裡的俄軍,就已經是到了臨近大崩潰的時候。
大規模炮擊的第四天,即九月二十一日,感受著越來越冷的天氣,以及隨軍的技術人員還有當地的嚮導們都在判斷,按照往年的經驗以及最近一段時間裡的天氣變化,恐怕不用多久當地就有可能迎來劇烈的降溫,並開始降雪。
這個時間他們無法準確判斷,但是大概還是能夠推測出來,估計就是在十月初的時候。
也就是說,留給楚軍進攻葉尼塞斯克城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樂觀估計還有十天,但是如果運氣不好,可能就只有五六天甚至三四天的時間了。
因此,前線的楚軍們也不藏著掖著,在經過了前面三天的猛烈炮擊後,在第四天就發動了全面總攻。
他們要爭取在大規模降雪之前結束戰鬥,然後進入葉尼塞斯克城裡過冬。
————
當楚軍發起全面的進攻後,大量的步兵部隊開始參與了進來,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如同潮水一般衝擊著葉尼塞斯克城。
如此猛烈的攻勢,根本就不是城內守軍能夠抵抗的。
全面進攻的第一天裡,因為楚軍的注意力主要還是集中在城防上的防禦工事以及城外防禦工事節點,同時也是為了避免大量的傷亡,打的還算是比較謹慎的。
因此俄軍方面雖然死傷慘重,在一天激戰裡就死傷了超過三百人,但是倒是還能夠支撐的下來沒有全面大崩潰。
但是在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二日的時候,當楚軍經過了第一天步兵大規模進攻的試探後,第二天針對性的對幾個俄軍防禦的薄弱處發起猛攻,並且動用了擲彈兵突擊隊。
當楚軍出動擲彈兵突擊隊這種精銳步兵的時候,戰局往往是到了分勝負,更分生死的時候。
隨著兩百多名身高都在一米八以上,個個身強體壯,身披高碳鋼製作的重型防彈胸甲,手持燧發槍,腰間還彆著兩把遂發手槍以及若干枚手榴彈的擲彈兵們,開始朝著俄軍發動猛烈進攻的時候。
早已經不堪重負的俄軍終於是徹底崩潰了。
俄軍殘兵們開始逃亡的逃亡,投降的投降,但是卻已經沒有了最後一絲的抵抗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