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安南動亂(第2/4頁)
章節報錯
畢竟安南地區自古就是帝國的領地,這個自古以來可不是說各種理論套娃出來,而是實打實的。
畢竟在明王朝那會,安南地區還是華夏的直轄領土‘交趾承宣布政使司’,而‘承宣布政使司’在明王朝時期,其實就是省級行政單位,這話放在後世來說,其實就是‘交趾省’。
也就是說,安南地區本來是明王朝的一個省,只是後來當地的土著反抗的太厲害,明王朝耗不過,最終被迫放棄了這地方撤兵。
儘管明王朝在安南地區的直接統治只維持了二十年,但是這也足夠讓很多大楚帝國的擴張分子們,把安南當成此地乃是華夏自古以來的領土了,然後理所當然了要求收復此地了。 …
不僅僅是部分地方官員,就連中樞裡的不少高官都是這麼認為的。
不過有些人的心態就不單純是為了開疆擴土這麼簡單了,還帶了一些意氣之爭。
很多人覺得大楚帝國在其他方向的擴張都已經很牛逼,遠遠超過了前朝,但是在南方的擴張則是差了些,還不如明王朝呢。
雖然帝國在南洋藩屬國搞了一大堆,但是不管如何,這些藩屬國也不是自家的領土,要說藩屬國什麼的,人家前朝在南洋也是有一大堆藩屬國啊。
而前朝,也就是明朝卻是正兒八經的在南洋半島上搞了一個省,把明王朝的本土領土一直延伸到了南洋半島的腹地。
此外即便是交趾省被撤銷後,過了幾十年,明王朝又趁著安南內亂,利用莫氏殘部搞出來了一個安南都指揮使司出來,直接把安南王國從屬國變成了屬地。
因此從名義上來說,安南地區在相當漫長的時間裡都是屬於明王朝的直屬領土,至少名義上是如此。
不僅僅是藩屬國!
這,也是眾多官員們心念念想要把安南地區征服,納入直接統治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楚帝國這麼牛逼,總不能在南洋半島事務上,連明王朝都不如吧……
很多人都說什麼前朝有的,我們也要有,前朝沒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大楚最牛逼,疆域也必須是最牛逼的……
一大票臣子們都想要擴張,都想要吞併安南王國,但是具體怎麼操作卻是個問題。
還是那句話,安南王國是帝國的藩屬國,而且還是屬於那種很恭順的藩屬國,如果操作的不好,很容易引起麻煩。
不說外人了,就算是帝國子民們恐怕都會有人認為吃香太難看。
然後一票大臣很認真的討論了良久,最後算是拿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大楚帝國冊封的安南國王只是黎朝君主,和鄭家、阮傢什麼的可沒什麼關係。
而黎朝君主大權早旁落,名存實亡……理論上來說,安南大部分地區已經不屬於安南國王了。
這既然不是藩屬國的領土,我大楚從蠻夷手中自取自然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對這個理由,羅志學直接批駁了……全天下人都知道,安南請求冊封的時候,是鄭氏為主,黎朝君主只是個傀儡而已。
以前大楚帝國認了這個傀儡,沒道理現在就不認了啊。
最關鍵的是,人家鄭氏和阮氏真的很乖順啊……天天都抱著大腿喊爸爸,爸爸要廣寧直接送上廣寧,爸爸要全面開放市場,他就全面開放市場,爸爸倉庫裡一堆退役二手火繩槍和冷兵器賣不出去,人家二話不說直接高價採購……
現在人家遭到暴民叛亂了,你身為爸爸不拉一手,反而落井下石,這有點說不過去。
雖然以大楚帝國君臣的臉皮厚度,也不太在乎這些東西,反正他們就想著玩擴張,把帝國的領土擴張到南洋半島腹地,最好是能夠一路擴張到柬埔寨那邊的九江龍府接上頭。 …
但是,吃相太難看的話,其他的藩屬國恐怕是要睡覺都不安穩,說不準就會鬧出什麼亂子來。
所以,要趁機擴張話,也得找個適合的機會,適合的理由。
而這,說實話有些為難大楚帝國的君臣了!
大楚帝國立國多年,對外擴張無數,那一次不是想打就打的,就算要找什麼藉口理由那都是隨便找個理由就完事了,何曾試過這樣還要費盡心思找個合情合理的理由啊。
大楚帝國君臣,就沒這經驗!
這想要擴張,又想要臉面,典型的又當又立……
所以討論了幾次後都沒什麼好的結果。
而就在大楚帝國高層討論著該用什麼方式吞併安南的時候,安南地區的形勢也在持續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