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現在股價的上漲,暫時和李氏制鐵公司已經關係不大了,因為流通股已經全部發行出去,如今都在各投資者的手中,今天的股票交易其實就是在這些投資者當中進行。

這股價漲了後,李氏制鐵公司也不能拿到更多的錢……當然對於股東而言肯定有好處,股價漲了,他們手中的非流通股也會漲價啊,後續如果轉讓股份的話也能夠賣更多的錢。

不過對於李氏制鐵公司的後續融資也有好處,因為按照李氏制鐵公司的計劃,如果這一次股票發行順利的話,那麼過幾個月將會再發行一批流通股進一步融資。

而第二批發行的股分能值多少錢,能融多少資金,就要看股票價格了。

李氏制鐵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就漲停,而且這個漲停持續了足足五天……上市第五天後偶,李氏制鐵公司的股價,每股已經達到了0.146楚元。

楚元一元等於十角等於一千文,0.146楚元即一角四十六文。

李氏制鐵公司的市值在短短几天內就從六百萬暴漲到了八百七十六萬楚元。

簡直瘋狂!

光看市值的話,恐怕都要超過國內的其他一大票企業了。

其他四家官辦企業的股價雖然漲的沒這麼誇張,但是也漲勢喜人。

股價漲了,投資者們賺錢了,而企業又融到了資金。

這讓財務部那邊更有信心了,打算趁熱打鐵,再推出第二批上市企業,這一次同樣是官辦企業和民營企業結合,一共有二十三家企業。

官辦企業不去說,且說民辦企業裡就有蘇秦紡織公司這家國內第一大紡織企業。

這種龍頭企業自然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熱捧,上市後連續好幾天漲停,投資者對蘇秦紡織公司的熱情,絲毫不亞於對李氏制鐵的熱情。

而資本市場對這兩家公司的熱捧,也是和他們都是屬於龍頭企業有關。

李氏制鐵,乃是國內第一大民營企業,在多個細分領域裡都是能進入前五的,多個行業前五累積起來,就導致了李氏制鐵這個巨無霸的誕生。

而蘇秦紡織公司呢,雖然他們的業務單一,只從事紡織行業,但是人家紡織行業做的足夠大啊,在紡織領域裡,不管是棉紡還是毛紡,他們都把工業部直屬的漢天紡織公司給壓制的死死的。

尤其是在毛紡領域裡,隨著國內消費市場上各種呢料的需求快速上升,同時出口市場一片向好,蘇秦紡織公司多年前的大量投入已經獲得了回報,其生產的各種羊毛紡織產品佔據了極大的優勢,妥妥的國內第一大毛紡企業。

這一次蘇秦紡織公司上市融資,還是為了籌集大筆資金準備大規模進軍絲紡業。

絲紡業在大楚帝國裡,暫時依舊屬於手工業的範疇。

雖然也陸續引入了機器紡紗織絲,不過整體來講規模還是不算大,並且因為生絲的特殊性也讓生產模式和傳統的手工作業區別很大,很難直接效仿棉紡產業的模式。

幾年前開始,蘇秦紡織公司就陸續投入重資研釋出局的是利用蒸汽機進行生產的先進生產模式。

蘇秦紡織公司,想要把絲紡業從大手工作坊模式,直接帶入工業化生產模式。

為此他們投入巨資研發更先進的繅絲、紡絲工藝,搞出來了蒸汽繅絲工藝,利用蒸汽機生產絲綢等,不過一系列新裝置都是他們自行投資研發,裝置暫時還不夠穩定,技術還不夠完善,成本也高。

他們依舊需要投入大筆資金進行研發!

同時還準備建設實驗生產線,搞個蒸汽繅絲廠、蒸汽織絲廠,而這些都是需要海量資金的。

再加上蘇秦紡織還需要繼續投入資金完善綿羊牧場、建立羊毛供應體系,建立更多的毛紡工廠以繼續穩定擴大毛紡市場的龍頭地位。

這些都導致了蘇秦紡織公司需要大批的外部資金投入,而貸款利息也高,戰略投資的話也很難找到敢幾十萬幾十萬咋進來的狠人,更不好說戰略投資很容易導致控股權的丟失。

和李氏家族早早就躺平,放棄了控股權不一樣,蘇秦紡織公司的蘇州秦家,卻是一直都牢牢把握著公司的控股權,哪怕之前有過幾次的併購以及引入戰略投資者,但是秦家依舊持有蘇秦紡織公司百分之七十多的股份,佔據了絕對控股權。

所以他們對引入戰略投資者非常謹慎……以前湊集資金的時候寧願找銀行貸款也不願意找戰略投資者的,但是銀行貸款利息也高啊。

諸多情況下,蘇秦紡織公司就想要跑到股市上來湊集資金了,反正流通股的股份會很分散,也不會對他們控股造成什麼影響。

其他的小股東也樂於看見上市,等價格漲起來後賣掉股份套現走人……秦家對控股權抓的太牢固,而且在經營方面也根本不聽小股東的意見,都是秦家人想要幹嘛就幹嘛……

這讓很多小股東不太滿意,不少人都是想要套現走人的。

雖然這些小股東們的股份都不是流通股,沒辦法透過股票交易所套現,但是這股價漲了,市值高了,在外頭找投資機構什麼的轉讓股份也更容易,獲利也更大啊。

如此情況下,蘇秦紡織公司也就順利上市了,這一上市後股價依舊瘋漲!

隨著蘇秦紡織公司的上市,這國內排名前二的民營企業也都算是上市了,再加上上市的一票官辦企業也都是大企業,所以金陵股票交易所上上市的這些企業,在大楚帝國裡都是屬於正兒八經的大企業,這也確保了股票家交易所的順利鋪開,相應的股票交易制度也得到了順利執行,並沒有搞出來什麼大亂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