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三章 股票交易所(第3/4頁)
章節報錯
羅志學詳細的看完了財務部的報告後,很快就做出了批示,准許成立股票交易所,但是要控制節奏,不能一下子搞的太開,要先試驗一二,摸索經驗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後,再大規模鋪開,免的出現什麼亂子。
得到了羅志學的批准,財務部很快就敲定了相應的章程,準備在金陵城裡設立一家股票交易所,由財務部直接管轄。
而股票交易所的一應規章制度,暫時從嚴制定,以避免出現太大的波瀾。
如此情況下的,金陵股票交易所的成立以及相應的企業上市、股票交易規則就非常嚴厲了。
首先是企業,暫時不接受企業自行申請,而是先挑選若干大型,有足夠實力的企業進行上市,而且數量也不多,暫定為五家,其中四家將會是工業部所屬的官辦企業,還有一家企業則是暫定為民辦企業。
同時企業所屬的行業,儘量選擇低風險行業,連續多年穩定盈利,企業自身也擁有相匹配的實際資產的那種。
他們要挑選一批優質企業進行上市,同時還想要確保哪怕上市搞砸了,投資者們購入股票後也不會吃太大的虧。
不僅僅上市企業挑選嚴格,而且對股票交易也進行了極大的限制,首先直接來了個一刀切,擬定上市的企業,除了股票交易所定額公開發行的股票外,其他股票不得在股票交易所交易,也就是非流通股。
股票交易所裡流通的股份,只能是上市發行的這一批流通股,不接受其他股份進行交易。
所以,股東們別指望能夠在市場上拋售股票套現,因為他們的所持有的是非流通股,不能在股票交易所裡出售。
這種嚴苛的一刀切,單純是為了避免出現問題而提前做出的嚴格措施,等以後相關的政策進一步完善後,則是會對這種政策進行相關的調整。
到時候進一步更加嚴格還是放鬆條件,都需要看情況而論。
但是……不管怎麼調整,基本原則就一個,那就是保護股票交易所裡投資者的利益,避免股東把股票市場當場割韭菜,高位套現走人。
財務部搞出來股票交易所,可不是為了給那些股東們高位套現,實現財富自由的……而是為了讓企業湊集所發展的資金的。
企業和股東,這是不同的實體,帝國財務部重視的是前者,至於後者嘛,生死自負……
當然了,要是股東能夠在場外把股份賣出去,這是屬於正常的商業操作,你能賣多少錢也是你的本事,只要合法合規依法繳稅,帝國官方不做干涉。
畢竟大楚帝國財務部,總不能不讓人家股東轉讓股份不是……真要這麼搞,那麼就和大楚帝國的諸多工商法律以及金融法律相沖突的。
交易自由,這對於一個澎湃發展的經濟體系而言還是很重要的!
但是購入股份的投資者,所獲得的依舊是非公開流通股……這些股票還是不能進入股票交易所裡進行交易。
財務部搞出來的一系列股票交易所的規則,原則上是保護股票交易所內流通股票的交易以及投資者的利益。
對於場外的股份轉讓什麼的,該怎麼來還是怎麼來。
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相繼制定後,財務部也正是透過大楚邸報向外公佈了設立‘金陵股票交易所’的訊息,並公佈了大概的股票交易原則。
隨後又透過內部的審查,擬定了第一批,一共五家公司進行上市。
這五家公司,有四家都是工業部直屬的官辦企業,而且還是百分百控股的那種,這就是為了確保上市企業不出現什麼問題,能夠穩住。
而第五家企業,則是試點用的民營企業,而這家企業不是其他,而是在之前在國內工商界高層圈子裡鬧的沸沸揚揚的李氏制鐵。
李氏制鐵公司之前就公開引入戰略投資者,並且順利引入了廣州鋼鐵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付出了百分之二的股份後,獲得了廣州鋼鐵公司十萬楚元的戰略投資。
不過這點錢其實不多,對於李氏制鐵而言所需要的至少數十萬的資金而言遠遠不夠。
不是李氏制鐵不捨得付出更多的股份,而是廣州鋼鐵公司人家也不是特別有錢的公司,規模雖然不小,但是他們自身也需要資金進行發展啊。
這十萬楚元的戰略投資,只是為了進一步繫結李氏制鐵這個大客戶而已。
你讓他們出更多的錢……那沒必要,他們也出不起!
這錢既然沒籌夠,那麼自然就得繼續湊錢,所以當時他們是準備和大楚商業銀行進行合作,準備直接面向中小投資者發行股票以湊集資金的。
後來被官方的監管機構警告了一次就暫停了下來……
但是他們很快又聯絡上了財務部那邊……得知他們想要搞一個公開交易流通股票的市場後,李氏制鐵公司就表示,我們可以來當這個試驗小白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