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李氏制鐵要融資(第3/4頁)
章節報錯
因為到目前為止,只有這兩個造船廠,能夠建造兩千噸以上的戰列艦,其他造船廠還不行!
當然,這隻侷限於戰列艦,巡洋艦的話可選就比較多了,國內至少有五家造船廠能夠造。
至於幾百噸的護衛艦以及近海巡邏艦,內河炮艦,還有各種運輸艦,醫療船等輔助軍艦,能夠建造這些戰艦的造船廠就更多了。
而到了鐵肋木殼船時代後,因為這種船型的建造技術和純木戰艦不一樣,因此到目前來說只有松江海軍造船廠能夠大規模量產,而廣州造船廠那邊還在進行技術升級,雖然也能夠承接訂單,但是產量還不行。
所以……現在的松江海軍造船廠淡定著呢。
但是,這種情況能維持多久也很難說,鐵肋木殼船的建造技術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
說難,是因為大量的熟鐵零部件不好搞!
說不難,是因為這些零部件都是人家重型機械廠搞的,和造船廠其實沒啥關係……造船廠乾的其實就是個組裝的活計。
這也是羅華造船廠盯上了鐵肋木殼船的緣故!
都是組裝的活而已,對面松江海軍造船廠能夠乾的,他們羅華造船廠也能幹啊。
什麼,你說技術問題?
這個問題嘛,羅華造船廠的技術團隊就是松江海軍造船廠裡跳槽出來的……這兩家的技術同出一源,理論水平其實都差不多。
更多的問題倒是裝置問題,畢竟加工安裝大量的鐵製零部件,和加工安裝純木零部件是不一樣的。
但是裝置這東西,有錢就能買到,哪怕是現在最頂級的大型機床裝置,人家漢天機械公司都敞開了賣,好幾萬一臺,明碼標價,愛要不要……
此外人家羅華造船廠還琢磨著購入一批大馬力的蒸汽機,用來驅動各種大型裝置。
他們內部一琢磨後,覺得鐵肋木殼船這事能幹,投入雖然大了一些,但是搞出來後市場也大了。
最關鍵的是,造船業領頭羊松江海軍造船廠以及老二廣州造船廠都搞鐵肋木殼船了,他們羅華造船廠作為國內第四大造船廠,及時跟進新技術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下定了決心搞後,羅華造船廠一邊投資進行技術裝置升級,一邊進行前期的市場推廣,找南洋貿易公司等武裝貿易公司推銷鐵肋木殼武裝商船。
不過這還沒推銷成功呢,海軍自己卻是找上門來,人家一問羅華造船廠已經敲定下來搞鐵肋木殼船,並且有了明確時間表,等到明年秋天就能完成技術裝置的升級開始生產後,二話不說,直接就甩過來了兩艘一等巡洋艦和六艘護衛艦的訂單。
還表示你們先造著,造完了我這還有訂單呢……甚至你們如果技術過關了,也有相應的大噸位幹船塢的話,更大噸位的戰列艦訂單也是有的!
由此可見,海軍那邊對鐵肋木殼船的渴望……
倒是國內第三大造船廠李氏制鐵那邊反應要稍微慢了一步,他們其實也注意到了造船業的變化,知道鐵肋木殼船的出現。
他們也想要及時跟進……奈何前些時候他們投入了數十萬資金用以收購蕪湖機床公司,並在後續又持續投入巨資研發技術,改進生產線等等,這投入的資金雖然相當多一部分是抵押來的貸款,但是也暫用了他們自身大筆現金流。
而且貸款也是要還的!
在李氏制鐵公司的機床業務在扭虧為盈之前,他們已經很難投入巨資第一時間就跟進鐵肋造船技術了。
畢竟搞技術升級很花錢的……各種技術攻關和研發不卻說,光是那些機械裝置也不便宜啊。
漢天機械公司可黑心的很……高階的頂級大型機床都是好幾萬一臺,便宜的也得上萬,比那破蒸汽機還貴。
你一個大型造船廠要升級改造,少說也得搞個三五臺頂級大型機床吧,這價格隨隨便便十萬起!
如果要玩的順流一些,還得搭配一些中小機床,再搭配蒸汽機等等。
最後光是裝置採購費用就得十五萬往上走!
再加上其他技術研發等費用,整套下來沒二十萬你都別想玩的順暢。
目前現金流有些緊張,每個月都要還債的李氏制鐵公司一時半會的,還真拿不出來二十萬砸進去。
但是鐵肋木殼船是未來的技術方向啊,你不搞也不行,用不了幾年就要技術全面落後,到時候別說保住國內第三大造船廠的地位了,估計前五都保不住……
自身缺錢,但是技術升級改造也要花錢,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繼續引入戰略投資者籌集資金唄!
過去十幾年來,李氏制鐵為什麼能夠發展的這麼迅速,同時為什麼李氏家族的股份從之前的百分百,淪為現在的百分之十五都不到,就是因為李氏制鐵曾經多次引入戰略投資者,以解決資金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