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江寧號下水(第3/4頁)
章節報錯
平均到每噸成本的話,鐵肋木殼船的船體成本,其實沒比純木戰艦的船體成本多多少。
而除開船體成本外,艦炮成本以及帆裝成本大家都是差不多,畢竟用的都是同一套東西,沒什麼區別。
而考慮到木船的船肋的供應困難……難以建造大噸位船體等因素,鐵肋船隻哪怕是價格稍微貴一些,海軍也很樂意大力支援。
畢竟木船這東西,有時候你有錢都造不了……因為短時間內你沒有那麼多合格的船肋材料。
而鐵船就簡單了,鋼鐵公司裡的鋼鐵不說多,但是供給海軍造船絕對是綽綽有餘……奔著十萬噸熟鐵產能去的大楚帝國鋼鐵行業,其鋼鐵產能對於海軍而言綽綽有餘!
畢竟海軍的戰艦,其實都挺小的……護衛艦不過四五百噸,巡洋艦不過八千到一千噸,主力的三等戰列艦才一千五百噸左右,至於一等戰列艦,那玩意只有個位數,而且也不過兩千五百多噸而已。而且這些戰艦也不是全鋼鐵機構,只是部分承重結構,主要是船肋,橫樑這些使用熟鐵而已。
一艘四五百噸的護衛艦,可用不了四五百噸的鐵……
原材料供應穩定,並且後續的維護更加簡單方便,後續採用鋼鐵材料後還能夠把船隻早的更大,這是海軍對鐵肋木殼船下重注的根本原因。
十萬一艘的護衛艦,海軍方面表示能接受,後續肯定是要大規模建造鐵肋木殼船,不僅僅是護衛艦,還會有巡洋艦乃至戰列艦。
至於具體是什麼船型,後續設計如何,這就要看江寧號護衛艦下水後的一系列測試資料了。
江寧號的下水儀式很順利,下水後,松江海軍造船廠、漢天武器公司等多家的工程師們進行後續帆裝、武器安裝。
值得注意的是,江寧號的帆裝應用了最新型的上緣斜桁帆裝,同時沒有傳統戰艦裡的上層建築……
當代的戰艦,包括大楚帝國海軍裡的其他戰艦,都會有船尾樓,只不過相對於早期的船隻要低矮一些,但是依舊有……
但是江寧號護衛艦上,沒有船尾樓這種東西……其整個上層甲板是平直的。
這樣的帆裝以及甲板佈局,其實是吸取了民間商船的優點而來,最近兩年大楚帝國的一系列新商船,基本清一色的平甲板和上緣斜桁帆裝。
優點就是增加防護效能,避免交戰時候上層建築的損傷導致的人員傷亡,此外取消上層建築還能夠降低重心,減輕自重,進而能夠部署更多的火炮或增加防護。
這一種新的設計思路被艦政部所吸收,進而開始應用在了江寧號上,如果效果良好的話,那麼就會迅速普及到其他船型上。
江寧號護衛艦,是一艘試驗艦,而其試驗的新技術也不僅僅是鐵肋木殼,還有平直甲板以及新帆裝。
甚至就連艦炮也有一種全新型別的艦炮,一種大口徑短身管,但是發射實心炮彈的前裝滑膛炮。
海軍方面認為反正海上交戰距離只有那麼幾百米,實心炮彈要幹掉敵人需要的是動能……而動能不僅僅可以透過加大火炮的身管,提高炮彈出膛速度來獲得,還可以透過增加炮彈的重量來獲得。
這就是海軍的“低速重彈”計劃!
思路就是如其用非常快的速度朝著敵艦扔過去一枚輕飄飄的小彈丸,不如用慢一些的速度朝著敵艦扔過去一塊大鐵疙瘩……
而這裡頭,還得多謝皇家理工學院那群物理學的人所提出來的一系列力學理論,讓海軍那票人順勢提出來了末端動能這個概念。
海軍艦政部的專家們認為,實心炮彈的威力如何,關鍵點在於末端動能,即炮彈在擊中敵人的時候,所擁有的動能。
在這種思路下,低速重彈明顯要比高速輕彈更具有優勢,同時成本更低廉!
畢竟火炮的製造過程裡,口徑越大,成本越高,同時炮管越長難度越高,成本也越高,而這個過程裡,長身管的成本比大口徑的成倍要更高一些!
尤其是海軍的加農炮,動不動就二十幾倍甚至三十倍的倍徑……這種長身管火炮的加農難度很高的。
相對來說,單純增加口徑的話,成本就要低得多,重量上也輕得多。
典型例子就是一系列的短管榴彈炮,這玩意看著口徑很大,但實際上便宜得多……陸軍那邊甚至把115毫米的輕型榴彈炮直接配屬給步兵團,而作為搭配的團級長身管火炮是什麼?是65毫米野戰炮!
採用低速重炮計劃的話,海軍就能夠在有限的船隻噸位裡,配屬更大口徑的艦炮……而且是不僅僅能發射榴彈炮的火炮,還是能用來發射實心炮彈的艦炮!
而江寧號護衛艦,也是這種低速重彈新型火炮的第一艘試驗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