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些改革和進步因為影響過於重大,其實是不適合公佈於眾。

說著,他興趣也是來了,又用鋼筆連續畫了不少的衣服設計圖樣,什麼開叉到腋下的短旗袍啊,什麼吊帶短裙啊,什麼水手服啊,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衣服都畫了不少。

旁邊的領舞看著看著,一開始只是臉紅,然後是紅唇微張,一臉的震驚了……儘管她知道自家陛下不是什麼正人君子。

嗯……正常君子估計也不會親自教導她們一群人這麼跳舞……

但是這些衣服的設計,還是打破了她對羅志學的固有印象,自家陛下比自己想象的還要……還要……

羅志學畫完後,直接把紙筆放下,嘴邊說著:“就先這樣吧,這筆還是不行,畫起來不方便,回頭朕用炭筆再畫詳細的!”

說著,看著手中的蘸水鋼筆,他就琢磨著該讓人把真正的自來水鋼筆弄出來了,這種蘸水鋼筆用著麻煩,時不時還得蘸墨水,畫個設計圖都麻煩的很。

這種筆還是羅志學早年自己設計並讓人做出來的。

因為他每天處理公文很多,需要書寫的字也多,這毛筆寫起來太慢,而且佔用紙張也大,至於蠅頭小揩寫起來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公文使用的字型都是館閣體,這種字型講究的是千篇一律,看起來和印刷體一樣,但就是因為和印刷體一樣,所以寫起來很費心費力。

為了方便自己書寫各種公文,羅志學嘗試過使用鵝毛筆,但是用過後覺得也不咋地,所以乾脆後來自己琢磨著設計,讓下頭的工程師們具體實現製造,最後弄出來了蘸水鋼筆。

當然了,這還只是最原始的蘸水鋼筆,用一會就需要蘸墨水使用。

因為蘸水鋼筆書寫的確要更方便,更快捷一些,而更重要的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投,羅志學都用這種蘸水鋼筆了,於是乎一大票臣子們也跟著用了……

如此大楚帝國官場裡逐漸普及這種蘸水鋼筆,後來又發展到各學校乃至企業當中。

如今蘸水鋼筆,在大楚帝國的正式學習辦公里非常常見了,當然,蘸水鋼筆的出現以及發展,並沒有讓毛筆直接消亡,毛筆字依舊存在,並且依舊是社會的主流。

比如當代人們寫私人信件或其他不是太嚴肅的檔案,能夠體現書法的文字裡,大部分人們還是習慣使用毛筆進行書寫。

即便是正式公文,也有不少人繼續使用毛筆,對此也沒什麼限制,基本上你愛用啥用啥,只要把工作做完就行了。

怎麼說呢,羅志學並沒有強行去規定什麼人們甚至是官員用什麼筆,你愛用啥用啥,但是字型有規定。

為了避免官員們用什麼狂草等亂七八糟,連隔一段時間後連作者自己都認不出來的字型書寫公文,羅志學在多年前就已經規定,任何奏摺都必須用標準字型書寫。

禮教部更是在後續明確規定了所有公文等字型都必須是標準字型,這種標準字型其實就是‘館閣體’,館閣體也是明朝以來各種官方文書的標準字型。

也不是為了好看,藝術性之類的,純粹是這玩意其實就是千篇一律的小楷,但正是因為千篇一律,所以辨識度高,不會讓人認錯。

但是這種字型閱讀起來很方便,然而使用毛筆寫起來可就不容易了,多少科舉考生為了練一手的館閣體不知道耗費了多少個日夜青春。

哪怕是練會了,但是日常工作當中以館閣體書寫公文也是非常勞心勞力的事,更噁心的是,公文裡的字型都不大,你不能一張紙裡只寫那麼幾個字,你得寫一堆字。

也不可能隨便一封幾千字的報告就來幾十頁紙張,厚厚一疊吧!

所以公文裡的館閣體字型都很小的。

這毛筆字小到一定程度後,書寫難度就會急劇加大,蠅頭小楷可不是那麼容易寫的……

這也是蘸水鋼筆在官場風行的緣故,原因很簡單,是因為使用玩意寫起來小號的標準字型來又方便又快。

至於字型藝術之類的,館閣體本來就沒有藝術可言,甚至都不允許你搞什麼藝術性。

館閣體在以前的明王朝乃至現在的大楚帝國,都是屬於純粹的公文字型,講究的就是千篇一律,高度統一,容易辨認,不會出錯,你非要搞個性的藝術字型來,是會挨批的。

蘸水鋼筆在這種背景裡出現並發展,但是羅志學對這種蘸水鋼筆還是不太滿意,主要是時不時蘸墨水讓人很煩。

他想著如果有自來水鋼筆就好了,這麼多年過去了,現在技術比十幾年前提升了一大截,說不準能夠搞出來了呢。

羅志學想到這裡,就把這事記在心裡,準備明天的時候讓工業部那邊的人搞一個。

至於現在,他還要繼續指導樂舞團的領舞以及其他伴舞們的服裝文化的相關事宜。

雖然比基尼等新時代的服飾還只是在圖紙上,但是有時候先進的東西並不意味著一切,更不能因此而全面拋棄傳統。

說實話,羅志學還挺喜歡薄紗絲綢製作的各種樣式的改良漢服的,既有傳統人文氣息的高雅,又有新時代的激情,混合在一起,有一種新舊時代相互碰撞的感覺。

所以,很快羅志學就埋首在傳統與新時代的碰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