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楚帝國不愛宣戰(第2/4頁)
章節報錯
最後說來說去,又回到了韋島上,經過大楚帝國所要亞齊王國首都軍事基地不成後,亞齊王國為了過分的激怒大楚帝國,實際上在韋島的割讓上已經有所讓步。
反正那地方也就地理位置重要一些,但並沒有什麼豐富的物產,真要割讓了損失也不會太大。
除了領土以及賠款問題外,大楚帝國方面還要求軍事通行權;派遣顧問監督亞齊王國的軍事力量;要求亞齊王國派遣嫡女送往金陵和親;要求亞齊王國對主戰派進行嚴懲;為了保證賠款的順利償還,要求直接兼管亞齊王國的海關機構;要求亞齊王國全面開放市場,並協商制進出口關稅,針對大楚帝國商品的關稅,最高不得超過百分之五。
總之一大堆各種亂七八糟的條件,亞齊王國真要全部答應了,那和變成傀儡國也沒啥區別了。
因為大楚帝國的條件比較苛刻,所以亞齊王國和大楚帝國方面的談判也比較艱難,但是……只是過程艱難而已,不管如何,亞齊王國都必須為自己爭取到一個停戰協議,並正式的結束和大楚帝國的戰爭。
要不然的話,誰也不知道大楚帝國什麼時候就打過來了。
要知道,如今大楚帝國的陸軍兵力已經登陸蘇門答臘島的東部地區,開始接管柔佛王國的原領地以及藩屬國了。
這種情況下,大楚帝國甚至都不用搞什麼跨海登陸作戰,直接就能夠從蘇門答臘島東部派兵攻打亞齊王國。
為了避免真正的亡國,哪怕是條件苛刻一些,亞齊王國也的硬著頭皮進行談判,並儘可能的保證自己的利益,至少不要徹底的淪為傀儡國啊。
亞齊王國和大楚帝國之間的談判,對於亞齊王國方面而言很重要,但對於大楚帝國而言……這事甚至都沒有資格進入御前參務會議裡被討論。
和亞齊王國談判的事,基本上由南洋巡撫衙門全權處理,金陵方面的大老們根本不關心亞齊王國的死活。
金陵方面的大老們開會商討南洋局勢的時候,眼裡只有馬六甲海峽,至於那些亂七八糟的土著國家。
除了暹羅王國,安南,緬甸這幾個和大楚帝國接壤的國家比較受他們的重視外,其他南洋諸多,尤其是那些群島上的國家,他們很多時候都是不太重視的。
這從大楚帝國在這一場戰爭裡,制定這些作戰計劃的時候,大楚帝國陸海軍的高層,其實根本就沒有考慮過柔佛王國和亞齊王國以及葡萄牙人這三家是死對頭,他們之間的三角戰爭已經打了上百年。
但是大楚帝國不管他們之間的關係,而是把他們全部當成了敵人,直接一股腦橫推了過去。
再有一點就是,現在的南洋地區各種亂七八糟的國家太多,大楚帝國禮教部藩務司,直到現在都還沒搞清楚南洋諸島上到底有多少個國家。
大楚帝國在這一場戰爭裡,在馬來半島以及蘇門答臘島東部地區,滅掉的各種所謂的土著王室就有十幾家……很多所謂的王室之類的也就是個大一點的村長。
搞到後來,大楚帝國甚至都懶得進行區分了,反正一路橫推過去,遇上的反抗勢力通通滅掉。
這也是這年頭小國的悲哀……你以為很重要的事,但是在那些強國眼裡也就是雞毛蒜皮的事而已。
土著小國的生死存亡,在金陵城裡所引起的輿論反應,甚至還不如某某權貴家裡的母狗懷孕了引起的反響大。
聽上去很扯澹,但這就是現實!
不僅僅這個時空如此,原時空裡二十一世紀也如此,二十一世紀幾個強國裡的人民,有幾個真正關注那些弱小國家的情況的?
甚至很多人連布吉納法索在那都不知道……該國今年已經發生了兩次軍事政變,而且你還別以為這只是個鼻屎大的國家,實際上這個國家有兩千萬人口。
一個兩千萬人口的弱國,連續的政變以及衝突,但在外界尤其是各大強國里根本沒人關心。
但是大國裡隨便有點風吹草動,立馬就會變成世界各地媒體的新聞,民眾熱衷討論。
現實,就是這麼的誇張,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後,就和富人和窮人一樣,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但是他們卻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就連呼吸的空氣,都不一樣!
亞齊王國,被大楚帝國的高層無視了,但是好歹還有個南洋巡撫衙門以及禮教部藩務司的人搭理他們。
要不然的話,他們連談判的人都找不到……
而經過雙方持續數月的艱苦談判,主要是亞齊王國那邊反覆糾結之後,雙方最終還是達成了正式的停戰協議,並簽署。
該協議即為《楚亞北年條約》,條約的主要內容和當初暹羅王國簽訂的楚暹曼谷條約差不多,都是以割讓領土,賠款,開放市場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