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鋼產量暴漲的連鎖反應(第3/4頁)
章節報錯
最開始的時候伏牛山乃至正式稱帝建國的這頭兩年裡,大楚帝國都不具有什麼鋼鐵行業,連打造武器所需要的鐵料都是走私採購外住。
而等渡江攻佔武昌,乃至拿下了大冶後,大楚帝國才算是正式開始發展鋼鐵業,那個時候也談不上什麼技術,無非就是砸錢砸人,依靠最原始的辦法強行提升產量。
大冶鋼鐵公司就是在這個時期裡建立起來的。
那個時候,大冶鋼鐵公司的技術含量很低的,冶煉鋼鐵用的都是老一套的辦法,尤其是熟鐵的生產還是依靠原始的炒鋼方法,為了獲得足夠多的熟鐵,那個時候大冶鋼鐵公司的炒鋼工廠規模極為龐大,工人規模非常多,密密麻麻全都是炒鋼用的爐子!
後來透過了持續改進,引入水動力,並建設了更大型的鐵爐子,雖然用的還是炒鋼法,不過用機械裝置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人力,產能規模有所提升。
這點產能,其實基本上也只能滿足國防需求以及基本民生需求,整體產量還是很低的。
但即便是隻有這點讓羅志學看不上產能,依舊讓大楚帝國擁有了吊打其他國家的熟鐵生產能力,這些熟鐵不不僅僅滿足了國內的國防以及必要的民生需求,還生產為各種鐵製品,尤其是以武器為主大量出口,為大楚帝國帶來了數量龐大的外匯收入。
而現在……大冶鋼鐵公司半年生產的熟鐵產量,比去年全國各鋼鐵公司所生產的熟鐵產量加起來還要多……
短短一年內,大冶鋼鐵公司憑藉一己之力,就把全國熟鐵產量強勢提升三倍還多,更重要的是,這還只是個開始而已。
大冶鋼鐵公司內部的擴產計劃還在推行當中,一旦擴產成功,僅僅是大冶鋼鐵公司的熟鐵產能,就相當於承順十四年裡全國熟鐵總產量的兩倍!
而大楚帝國可不止有大冶鋼鐵公司,還有當塗鋼鐵公司、遼東鋼鐵公司、遼陽鋼鐵公司、瓊州鋼鐵公司、天津鋼鐵公司等十多家中、大型的鋼鐵公司。
並且這些鋼鐵公司都是屬於工業部直屬管轄,而工業部方面已經牽頭聯絡了這些工業部直屬的鋼鐵公司進行了協商,各鋼鐵公司透過支付專利費的方式,獲得了大冶鋼鐵公司的大冶攪拌法的專利授權,如今也都在展開相關的技術準備。
今年估計是搞不定的了,但是等到明年,這些鋼鐵公司也將會陸續採用大冶攪拌法進行生產熟鐵。
到時候,大楚帝國的熟鐵產能將會呈現爆炸式的增長。
如今工業部鋼鐵司那邊,都已經開始愁著各大鋼鐵廠都在擴產,但是煤炭產能以及鐵礦石產能卻是不足,到時候空有鍊鐵工廠,但是沒有煤炭和鐵礦石也是白瞎……
此外,他們更加擔心,在短短一兩年內就把熟鐵的產能增加到十幾倍甚至更多,會不會導致熟鐵過剩賣不出去。
國內對鐵製品的需求雖然大,但也不是無限的啊,這要是擴產後賣不出去的話,豈不是要完蛋……
為此,工業部鋼鐵司那邊不少人都是挺擔心的。
最後隔壁機械司的人倒是讓他們放寬心:只要價格夠便宜,國內的機械行業那是有多少收多少!
如今國內各大工廠,對機械裝置的需求量幾乎沒有止境,但是因為機械裝置價格過於昂貴的原因,很多工廠都買不起,或者說捨不得買這麼多。
然而,如果上游的鐵料降價,那麼他們機械行業自然也會跟著降價,依靠低成本擴大各類機械裝置的總銷量,如此也能夠進一步拉低各下游工廠終端產品的成本,而這些終端工業產品的價格更低,獲得更多的市場。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不怕你鐵多,就怕你不降價!
如果是換成了資本家過來,人家能噴機械司的這些官員一臉唾沫:老子為什麼要降價,能賺一百我為什麼要只賺十塊?
但是大楚帝國的各大相關的重工業的工廠負責人不是資本家,而是官員!
工業部也不是財團,而是帝國的一個工業部門而已!
所以,工業部內部各司經過一輪商討後,然後痛快的做出了降價的決定!
不僅僅是熟鐵價格下降,而是包括一系列下游產品,比如機械裝置以及各類鐵製品全面降價!
連帶著輕工業那邊的幾個負責人也表示,隨著裝置降價,生產成本降低,他們也能夠對布匹等輕工產品進行降價,進而惠及民眾,並且進一步擴大帝國產品的出口價格優勢。
這場會議,如果讓其他國家或勢力,尤其是印度那邊幾個手工作坊棉布主要是生產地區的王公們知道了,肯定是要氣的跳腳……
尼瑪,楚蠻子的棉布本來就已經夠便宜的了,這還要降價……那他們還玩個屁!
現在印度半島上大量手工紡織業的從業人員都已經快要活不下去了,都是靠著當地的王公貴族們的貿易保護才勉強維持著。
大楚帝國的棉布如果繼續降價的話……到時候恐怕有地方貿易保護也阻擋不了印度半島棉紡織業的大面積滅亡了。
這就是工業化的威力,大楚帝國其實並沒有特地針對印度半島……甚至都沒有針對任何一個土著國家或勢力裡的棉紡行業。
大楚帝國的棉紡行業,主要還是供應國內消費的,至於出口的比例其實很低的。
擁有兩億多人口,沒有戰威脅,經濟持續發展,已經開始工業化的大楚帝國本土,才是這個星球上最大的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