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這樣的戰略局面,廖洪坡陸軍中將也暫停了繼續向西進攻的作戰,開始下令哈密方向的駐軍構築防線,設立外圍巡邏警戒線,派出中小規模的騎兵部隊在外圍進行掃蕩,攔截作戰。

同時也配合了哈密知府衙門進行屯墾開荒!

為了加強當地的防禦能力,廖洪坡陸軍中將又向上級申請,調集了一批火炮到哈密進行部署。

楚軍看似調集了大批火炮進駐,然而實際耗費並不會增加太多,因為這些火炮調集過去後都會固定部署,用於防守作戰,不會輕易用於機動作戰。

炮兵這東西雖然很貴,但是你要看是誰,以及怎麼用。

對於楚軍而言,炮兵部隊的成本主要是三大塊,一個平日的維持費用,簡單來說就是人吃馬嚼;另外一個就是作戰以及訓練的彈藥費用,最後則是火炮本身的採購成本。

如果是野戰炮兵部隊,那平日裡的維持成本可高了去,人多騾馬也多,比同等兵力的步兵部隊要高好幾倍呢。

但如果是防禦性質的炮兵部隊,這東西的成本就少多了,騾馬可以不用,後勤人員也可以大幅度裁減,就連炮組成員都能縮減。而防禦性質的火炮,也就平日裡訓練的時候偶爾打個實彈,至於作戰,那得敵人主動打過來才有用武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子就是要當皇帝】 【】

因此,固定部署在各要塞,炮臺裡的炮兵部隊,其實耗費並不大。

至於你說火炮本身的成本……這玩意相對於維持費用和彈藥費用而言其實很便宜的。

一門上好的青銅115毫米野戰炮,也就六七百楚元而已,咋一聽似乎也不便宜,但是你要知道這是大楚帝國……

一個每年軍費都幾千萬楚元的龐大帝國!

而這些固定部署的火炮基本也不用考慮機動性,能容忍更大的重量,所以還能採用鐵鑄火炮,而鐵鑄火炮的話,這成本還能進一步降低到一兩百楚元。

兩三百楚元一門的鐵鑄115毫米野戰炮,還沒炮組成員一年的伙食費高呢。

所以,在大楚帝國陸軍裡,火炮這東西其實是不缺,缺的是維持這些火炮機動作戰能力的軍費……

所以,如今楚軍方面在火炮上的使用比較特殊,機動炮兵是能使用先進火炮就使用先進火炮,反正同樣的維持成本,那麼就要發揮出來更大的效能。

而大量的乙等師同樣也裝備大量的火炮,但是這些火炮基本都是固定部署,缺乏機動能力。

所以,別覺得楚軍的乙等師武器裝備很差,其實不差,差的只是機動能力而已。

而在哈密方向部署大量火炮,就是出於這種考慮。

反正火炮不貴,固定部署也花不了多少錢,那就大量部署唄。

廖洪坡向上頭,一口氣申請了上百門火炮用於哈密城以及外圍各關卡要塞的固定部署使用。

而這上百門火炮,還都是中口徑火炮甚至大口徑火炮,就連陸軍裡裝備的最大口徑的加農炮,也就是十四斤加農炮,也就是130毫米的加農炮都弄了四門過來。

130毫米加農炮,這玩意可是典型的長身管加農炮,發射實心炮彈的時候射程遠,威力大,乃是陸軍獨立重炮兵部隊裡的作戰利器,通常是用於攻城作戰或要塞防禦使用。

只不過這些火炮抵達哈密後,就被扔進了各處固定的炮臺裡,連配套的騾馬甚至後勤兵力都沒有多少,基本不具備機動作戰能力。

想要讓他們獲得機動作戰能力,那至少要調集幾千匹挽馬呢。

而維持幾千匹挽馬的口糧所需要的後勤運輸量,足夠讓陸軍在哈密維持上萬步兵的駐防了。

基於種種現實,才會出現這麼奇葩的事情。

這要是換成其他國家,大機率是不可能看見的,因為對於很多國家而言,槍炮尤其是這種先進火炮難以鑄造,價格昂貴,產量也低。

而大楚帝國裡,兵工廠的產能說實話都過剩了……國企部方面,已經很久沒有讓麾下的各大兵工廠對產能進行擴充了。

現在的產能都太多了,再擴充的話,造出來那麼多火炮幹啥……

為了解決產能問題,也是為了賺錢,如今各大兵工廠都在積極和各大貿易公司進行聯絡,試圖進一步擴大武器出口份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