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要透過戰爭迫使準格爾方面屈服,那麼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總之就是要讓大楚帝國方面感受到,西域不是他們大楚帝國說了算,如果想要來硬的,那麼就要付出巨大代價,得不償失。

這個時候,準格爾方面再做出一些讓步,比如說把關西部分地區正式割讓給大楚帝國,比如承認大楚帝國在青康地區的統治,比如說那些中原王朝最想要的臣服納貢之類的,甚至獻女求和這些都可以談。

透過一定的讓步,讓大楚帝國方面有了面子,然後順勢結束戰爭,這樣準格爾方面就能夠有時間和精力來進一步消化葉爾羌汗國。

並積蓄力量再其他方向繼續征伐,比如說哈薩克,再比如布哈拉汗國,這兩個汗和東擄以及大楚帝國比起來,那就是個小弟弟,準格爾對上他們可是優勢極大。

給準格爾一定的時間,準格爾方面不敢說把這兩個汗國全面吞下,但是獲得一定的戰果,進一步透過掠奪領土和人口,牛羊馬等增加實力是大有可能的。

畢竟如今的準格爾,雖然沒有完成統一,建立正式的政權,但實際上迫使俄羅斯以及大楚帝國的雙重龐大壓力,為了自保,準格爾以及其各部早已經拋棄前嫌而聯合起來,內部有著比較高的凝聚力。

不得不說,這也是大楚帝國給周邊的勢力帶來的變化了。

隨著大楚帝國的強勢崛起,給周邊國家帶來的連帶影響是巨大的,準格爾為首的漠西蒙古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例子。

他們要比歷史上更早完成聯合統一。

不為別的,就因為他們繼續這麼磨磨蹭蹭下去,大楚帝國就會把他們一口吞了,要知道在漠南蒙古的西部,已經歸順大楚帝國的不少漠南蒙古的部落,已經開始把放牧地區逐步西遷,逐步蠶食漠西蒙古諸部的草場了。

如果漠西各部還繼續內鬥,大楚帝國甚至都不用發動大規模的戰爭,只靠控制下的遊牧部落就能夠把漠西蒙古逐步蠶食掉。

因為大楚帝國的強勢壓力,準格爾方面完成了聯合,同樣也得到了俄羅斯方面的大力支援。

俄羅斯人在大楚帝國崛起之前,東擴還算是hi比較順利的,但是自從大楚帝國強勢崛起,並且採取極其強硬的對外政策,不斷的驅逐並攔截俄羅斯人前往東方後。

實際上俄羅斯和大楚帝國之間就已經處於長期的小規模衝突狀態了,更不要說俄羅斯和大楚帝國藩屬漠北蒙古三天兩頭就幹一架。

更關鍵的是,俄羅斯人在這一方向還處於極大的劣勢當中,最近幾年他們設立在貝爾加湖以東地區,尤其是黑龍江以北區域的不少殖民點或消失的無影無蹤,或乾脆落入了大楚帝國掌控之中。

俄羅斯在貝爾加湖以東地區的擴張已經遇到了實際性,甚至難以阻擋的威脅,繼續這麼下去,俄羅斯遲早能把貝爾加湖以東區域丟個精光。

畢竟俄羅斯在東方的兵力其實不多,俄羅斯的統治中心還是在歐洲地區,別說在遠東地區了,就算是在中亞地區他們也沒多少兵力。

如此情況下,準格爾就出現在了他們的視線。

毫無疑問,同樣處於大楚帝國打壓之下的準格爾,是一個很好的打手。

於是乎,俄羅斯方面就開始扶持準格爾了,大量來自俄羅斯的槍炮進入準格爾的軍隊裡,不僅僅是槍炮,俄羅斯人還給準格爾帶來了歐洲地區的一系列所謂新式戰術。

比如說騎兵們用遂發手槍取代弓箭,比如說步兵大量使用火槍,和長矛手一起列陣。

在俄羅斯的支援下,準格爾汗國野心暴漲,同樣也是為了自保,所以選擇了出兵葉爾羌汗國,最終引發了和大楚帝國的戰爭。

北方以及西北方向的一系列變化,其實很多都是大楚帝國自身的崛起而帶來的連鎖效應。

當大楚帝國強勢崛起後,就不可避免的會周邊國家出現利益衝突,然後在沒有核彈的十七世紀裡,當有了利益衝突自然就會出現戰爭了。

打仗,對於這個時代而言是很正常的事。

對於準格爾人,對於丹巴他們而言,打仗就跟吃飯喝水一樣,是他們的生活日常,都已經習以為常了。

但是……丹巴打了一輩子仗,見識過的敵人多了去,但是從來都沒有遇到過楚軍這樣的敵人。

丹巴不是單純覺得楚軍強悍,而是理解不了楚軍為什麼會這麼強悍。

這,更要命!

而更要命的是,明明丹巴已經提前退走,路上也沒有耽擱,但是依舊被楚蠻子的騎兵主力給追上了!

這些楚蠻子,都瘋了……

竟然持續追擊了自己十多天,而且在北邊和東邊都出現了楚蠻子的大股騎兵,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楚蠻子的主力騎兵反應了過來,派出了主力騎兵對自己進行圍剿。

丹巴無奈之下,只能被迫率軍向西逃亡!

而越是往西逃亡,就越是荒涼。

這些荒涼的地帶,甚至讓馬匹都找不到青草可以啃食,找不到飲用水可以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