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沙洲和瓜州(第2/4頁)
章節報錯
經過加強後的第四騎兵軍,別說在第一集團軍裡了,就算是在整個大楚帝國陸軍內,雖然不是人數最多的,但是絕對是戰鬥能力最強悍的軍級部隊。
擁有一萬大幾的騎兵以及一萬五千多的步炮兵,清一色的戰備甲等部隊。
出動這樣的部隊,也是意味著陸軍高層是下了決心的,要在有限的後勤支援的條件下,儘可能的打一場大勝,一場能夠讓國內其他人,尤其是海軍那群王八蛋閉嘴的大勝。
為此,陸軍不惜把第一集團軍裡的大部分核心主力都一股腦派了出去。
第第四騎兵軍出擊之後,陝甘地區的第一集團軍,雖然還有大量的部隊,但是戰備師其實也就只剩下一個第三師了。
真說起來,其實第一集團軍所轄的兵力非常多,擁有五個甲等師,十三個乙等師,十二個騎兵師。
因為東擄人覆滅,準格爾人崛起後的因素,使得了西北地區也成為了帝國的重兵佈防區域,彙集了大量的陸軍兵力。
但是這些部隊,其實大部分都是常規部隊,真正處於戰備狀態的師級部隊,一共也就五個而已。
剩下的部隊,哪怕是三個所謂的甲等師,其實都是處於常規狀態,裝備倒是齊全的,但是人員不足,平日裡只維持了一萬兩千人左右,距離一萬五千人的滿編還差了好幾千人呢。
如果要達到巔峰狀態,還需要補充好幾千人呢。
而剩下的就更不用說了,那些乙等師少則六千,多也不過八千人,還普遍缺乏騾馬。
所以別看第一集團軍兵力眾多,但是這些兵力大部分還是立足於防禦作戰,要說防禦作戰的話,對面的準格爾再蹦躂也打不進來。
但是要打出去的話,那麼就麻煩多了,機動能力就是件麻煩事。
這是因為陸軍的軍費有限,又要維持一百多萬的兵力規模,不得不做出的妥協,就連昔日的甲等師相當多一部分也是遭到了削弱。
在沒有經過大規模動員補充之前,第一集團軍這邊其實能夠第一時間拉出去打奔襲作戰的,其實也就那麼幾萬人而已。
其他的兵力連騾馬都不齊全,直接傻乎乎拉出去跑到戈壁灘和草原上和遊牧民族幹架,會死的很慘的。
這也是決定對準格爾人動手之後,陸軍派出了第二步兵師、第六騎兵師、第十三騎兵師、第十四騎兵師這四支部隊的緣故,因為在西北地區,一共也就五個處於戰備狀態的部隊,還剩下一個第三師都還不在邊區,而是在後頭的蘭州呢。
後方偌大的地區,好歹得留一個戰備師啊預防萬一啊……要是甘肅那邊的戰備兵力一外星人一鍋端了,後方豈不是隻剩下一群乙等師的渣渣兵力。
《最初進化》
再說了,大楚帝國陸軍的敵人也不僅僅是準格爾人啊,這國內還有潛在敵人呢。
怎麼說呢,在過去的承順十三年裡,軍方累計剿滅大小六十多次的叛亂,叛亂物件五花八門,大部分是西南,青康等地區的土司為主,還有相當多一部分是偏僻地區計程車紳地主豪強,還有其他亂七八糟的人,總之多了去。
規模最大的一次叛亂是康西地區的一個土司叛亂,因為不願意放棄手中的權力,不甘願接受帝國的改土歸流政策,悍然集結數千兵力進行反叛,還勾結了準格爾人,把康西省地區的楚軍駐防兵力折騰的不輕。
而陝甘地區,這地方里也不都是良民,明末的各路流賊那裡最多,就是陝甘啊。
因此,陝甘地區的第一集團軍的諸多兵力,其實相當多一部分是對內不對外的……
留一個戰備師在後方,再留幾個甲等師乃是騎兵師在後方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隨著前線戰起來,第一集團軍裡的部分部隊也開始了動員,尤其是臨近嘉峪關的部分兵力,更是開始集中補充兵力以及騾馬還有各類裝備,他們需要西進。
一方面是填補第四騎兵軍西進後的嘉峪關防線空虛的問題,另外一方面也是充當第四騎兵軍的戰略預備隊。
不過增援上前也是極為的謹慎,明明後方有不少兵力,但是增援上前的時候卻是嚴格控制兵力,而不是一聲令下,直接就動員好幾萬甚至十幾萬大軍過去了。
這派出去容易,但是過去後餓死也同樣容易!
嘉峪關那邊能屯墾的土地數量是有限的,能夠供應的糧食也是有限的,之前供應約三萬左右兵力都不夠,還得後方長期支援糧草。
如果後方不管不顧,直接增援十幾萬兵力上去,哪怕只是去嘉峪關待著,但是後勤供應的難度也將會急劇增加。
後頭運輸糧草的後勤部隊或民夫,估計都得額外增加十幾萬。
而為了滿足前線大軍以及後方更多的後勤人員的糧草需求……這需要的錢糧足以讓羅志學都頭痛!
為什麼說西進難,這就是難了!
大規模兵力去了容易,但是想要去了不不餓肚子,那就不容易了。
為此,陸軍高層直接把最精銳的戰備部隊給派了上去,以求在有限的糧草供應下發揮最大的戰鬥力。
廖洪坡陸軍中將,同樣也清楚自己肩負的責任。
此戰,其他先不說,但是哈密是肯定要拿下來的,要不然無法向金陵方面交代,用早些時候的話來說就是無顏面對陛下……
第一集團軍裡五個戰備師裡,四個都在他手底下,如果廖洪坡還打成一坨屎,別說升官發財了,不上軍事法庭都算你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