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郵遞司綜合集團(第1/3頁)
章節報錯
泰國大城王國和柬埔寨王國以及安南地區都不一樣,乃至和緬甸東籲王朝也不一樣。
怎麼說呢,如今的大城王國乃是東南亞地區里名副其實的第一強國!
東南亞地區裡,半島連帶周邊的海島國家,大部分實力其實都不咋地。
緬甸東籲王朝,昔日也是東南亞一哥,算是比較強悍的但是最近幾十年來已經逐漸虛弱,對上大城王國已經逐漸力不從心了,更關鍵的是他們還和大楚帝國接壤……
面對和大楚帝國的邊境衝突根本打不過,只能是委曲求全。
而安南南北雙方的實力都不咋地,比如控制北方地區的鄭氏,費盡心思想要幹掉南方的阮氏,最高的時候動用的兵力也不過十萬左右,更不要說還有莫氏以及武氏還牽制著他們。
而南邊的阮氏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的常備兵力也就兩萬人左右。
實力弱小的他們,都想要獲得大楚帝國的支援,所以大楚帝國在安南地區沒有費多少的力氣,就獲得了金蘭灣以及全面的市場,還獲得了廣寧煤炭的開採權,順帶租用了一個港口。
柬埔寨王國,在當代,柬埔寨本來就是一個比較鬆散的聯盟,其王室的力量非常的薄弱,昔日西班牙人百來人就能橫掃他們所謂的王都……大楚帝國派遣了五百多陸戰隊登陸後基本就把他們的王室衛隊幹掉,然後扶持了一個新的國王,讓柬埔寨王國變成了打大楚帝國實際上的傀儡國。
此外還有馬來半島以及蘇門答臘島上的亞齊王國以及柔佛王國,他們的實力其實也不咋地,人少錢少,打仗規模都是隻有幾千人幾萬人規模的。
說個比較有意思的是,那就是亞齊王國的建立者,昔日是占城王國的王室旁系分支……占城王國逐漸衰敗淪為安南傀儡國的時候,這支占城王國的分支王室逃亡後建立起來了亞齊王國,並逐步擴大佔據了蘇門答臘島西部以及馬來半島的一部分地區。
這些土著國家其實實力都不咋地,對上大量使用槍炮的西方殖民者的時候很被動,就算能打贏,也只能依靠人數去消耗對方的彈藥。
所以,你經常可以看見幾百人的西方殖民軍隊,和當地土著數千甚至好幾萬人的軍隊進行作戰,並且大多時候還是西方殖民者軍隊贏,就算打不贏也能依仗要塞守上一年半載甚至更久,等到援軍抵達或者彈盡糧絕後坐船撤退。
衡量一個國家的實力如何,看其戰爭能力差不多也能夠看個大概了。
而大城王國呢,這個國家的實力如果和大楚帝國進行對比,自然是不值一提,但是在東南亞地區,現在卻是名副其實的一哥。
而且大城王國在過去數十上百年的國際貿易裡也積攢了不少的財富,此外他們也因為早早就和葡萄牙人,荷蘭人所有接觸,見識過並引入了西方的火繩槍和火炮。
歷史上,緬甸東籲王朝被覆滅後,新誕生的緬甸王國的軍隊就大量使用西方槍炮,甚至使用燧發槍,以至於清緬戰爭時期,緬軍依靠燧發槍、火炮等新式武器把還在使用火繩槍、舊式火炮的清軍打的沒脾氣……前面三次戰役裡,每一次都是以清軍損失慘重敗退而告終……但是吧!
清軍背靠華夏,其綜合國力遠遠不如緬甸所能比肩的,緬甸打贏了三次後想要趁勢停戰,但是打出火氣的清軍根本不搭理,前頭幾萬兵力折損後,後腳又派了好幾萬兵力上去,第四次戰役也是敗多勝少……
值得注意的是,清軍的這一系列戰敗,固然對面武器更好等原因,然而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那就是清軍無法適應當地的氣候!
第四次戰役裡,清軍出戰三萬餘人,打到後面只剩下一萬多人了,但是你別以為是緬軍這麼牛逼把清軍幹掉了一萬多……清軍主要的人員減員,是來源於疾病導致的非戰鬥減員!
但是這樣的消耗作戰,活生生把緬甸打的沒脾氣,最終緬甸軍哪怕是依舊保持優勢的情況下,也不得不主動求和,並稱臣納貢。
沒辦法,第四次戰役就算打贏了,不用多久清軍又能弄好幾萬兵力甚至更多兵力殺過來,不低頭服輸,這場戰爭就是沒完沒了……
這一場戰爭,勝負其實和東擄統治者都沒啥關係,最終能夠逼得已經稱霸東南亞的緬甸稱臣納貢,並確保了後世數百年的和平……靠的還是華夏本身的地大物博,耗得起!
說這些,只是為了說,這個時期東南亞地區裡的土著們,並沒有天朝上國的人們想象的那樣野蠻不開化,實際上他們接觸西方殖民者更早,對新式槍炮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原時空裡,再過個兩百年左右南洋地區的開化程度,遠超華夏地區。
清末架空的主角都能得意洋洋的謊稱自己是南洋回來的……
不得不說也是極為諷刺的事。
大城王國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