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大楚的第一個傀儡國(第2/3頁)
章節報錯
同時也會和沿途的土著國家進行貿易。
如此情況下,禮教部方面的下一步目光很自然的就投降了安南以南的柬埔寨王國的金邊王朝。
柬埔寨的金邊王朝,其王氏的傳承非常的悠久,幾百年前把首都從吳哥前往金邊,所以如今的柬埔寨的王朝,也被稱之為金邊王朝。
如今的金邊王朝,和歷史大部分時候都一樣,是作為泰國和越南之間的緩衝國而存在的,實力不算強悍。
同時最近幾十年裡,金邊王朝的對外政策還是比較開放的,准許各國商人前往貿易,因此在明王朝時期的時候,就有大量的華夏商人前往金邊設立了商館並進行貿易。
不過對歐洲人的態度就不咋地了,之前十六世紀末的時候,西班牙的呂宋當局一度插手柬埔寨的內亂,後來趁機在湄公河下游設立了商棧並駐防兵力,想要壟斷湄公河流域的貿易。
結果遭到當地貴族以及其他外來商人,包括華商等人的強烈反對,最終在反對之中,西班牙人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滅。
過了幾十年後,也就是承順八年左右,荷蘭人也想要插足並壟斷湄公河流域的貿易,然後同樣遭到了柬埔寨人以及其他外來商人,包括大楚帝國商人的反對。
在各方反對者的支援下,柬埔寨方面組織了軍隊驅逐了荷蘭人。
這個過程裡,大楚帝國的商人,嗯,準確的說是南洋貿易公司在其中出了不少的力量,提供了一批火繩槍給了柬埔寨方面,要不然打起來荷蘭人也不會這麼幹脆的退走。
經過前幾年的這一件事,大楚帝國的商人在柬埔寨當地的影響力還是相當不錯的,並且生意規模逐步擴大,幾乎控制了當地湄公河流域的主要貿易。
只不過隨著柬埔寨方面又發生內亂,南洋貿易公司之前支援的國王死翹翹後,大楚帝國在這一地區的貿易利益有所受損。
之前大楚帝國方面也懶得搭理這些海外小事,基本都是各家貿易公司自行處理的,而作為當事人的南洋貿易公司家大業大,再加上一心奔著印度去,也沒太大的心思進行報復。
所以也就拖了幾年,但是!
有句老話說的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當大楚帝國高層開始堅持並擴大自由貿易政策後,禮教部藩務司方面的人也就想起來了當年的這事,於是乎就和南洋貿易公司那邊打了個招呼……
承順十二年十月,一支掛著南洋貿易公司旗幟的船隊抵達湄公河流域,隨後五百多名掛著南洋貿易公司旗幟,不久前才從海軍中‘名義退役’的陸戰隊員就登陸並殺向了金邊……
柬埔寨王國一直都是權力比較分散,各地權貴掌控實際權力,而王室的力量一直都很弱小的,其王室衛隊實力弱小,根本不是這五百多名陸戰隊員的對手……
一場小規模戰鬥過後,柬埔寨的王室衛隊幾乎全軍覆滅……國王匆忙逃離金邊。
南洋貿易公司也沒有去追擊,而是隨便找了個王室成員扶持登基為柬埔寨的新國王,隨後和柬埔寨方面簽訂了新的條約。
條約約定柬埔寨對大楚帝國完全開放市場,並割讓了湄公河下游流域的一部分地區,作為南洋貿易公司貿易所用,賠償南洋貿易公司損失二十五萬兩銀子。
柬埔寨新國王向帝國稱臣,羅志學冊封其為柬埔寨國王。
同時按照條約,接受大楚帝國在軍事以及內政上的‘指導’,並由大楚帝國派人接管海關以及財政,以湊集資金賠償給大楚帝國方面的損失。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楚帝國只派了一支艦隊,搭載了五百多名陸戰隊員,以南洋貿易公司的名頭就把柬埔寨給滅,順帶弄了個傀儡國……
不過這個傀儡國也只是名義上的,因為柬埔寨的內部是分裂的,大部分地區都是實際控制在各地貴族手中,國王本身就沒太大的地盤以及力量,要不然也不會被大楚帝國區區五百多陸戰隊兵力給推翻了……
這個國王本來就命令不了他們國內的各地貴族王國,成為大楚帝國的傀儡國王后,同樣也命令不了。
不過這也不重要,大楚帝國要的只是一份條約而已。
割讓了湄公河口後,大楚帝國就能實際完全封鎖並控制湄公河流域的貿易。
這才是大楚帝國方面想要的!
而透過這一事,也可以看的出來,不管大楚帝國已經走上了西班牙,荷蘭人等西方國家的對外擴張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