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熟練工匠就這麼點,所以他們就算有錢,戰爭時期也很難短時間內就獲得大量的新盔甲。

偏偏這玩意又不是一次採購能一直用的,這玩意也是個消耗品,一場大戰下來,相當多一部分的盔甲都需要維修或者乾脆破壞到沒法修復了。

單純的

楚軍打仗,後方運輸過去的各種物資裡,可不缺乏盔甲。

這些盔甲都是用來補充前線戰損的。

但是能夠和楚軍這樣的卻是沒接,實際上大部分時期,不管什麼國家裡,統治者們都很少給普通士兵配屬這些質量上乘的盔甲,往往是隨便給點鐵片就行了。

西歐的普通士兵裡穿的簡易胸甲,半身甲這些,東亞地區裡的大面積鐵甲,兩者名稱,亂世可能不一樣,但實際上都是同一種破爛貨‘大面積鐵甲’,屬於連弓箭都擋不住的那種,上了戰場也就是個心理安慰。

所以在手工業時代裡,盔甲這玩意是一國生產力的直接體現。

而大楚帝國現在之所以能夠給普通士兵都配屬上好的布面甲,除了不差錢之外,更重要的還是因為大楚帝國是用機械大量生產,突破了熟練工匠數量上的限制。

大量的機械裝置,是大楚帝國各類軍械產能如此龐大的直接原因。

而這麼重要的機械裝置,在大楚帝國裡自然也是受到了高度重視。

大楚帝國工業部,已經是先後設立了襄陽機械廠、漢天機械廠、長沙機械廠、九江機械廠、當塗機械廠一共五家大型機械廠,此外還在部分重要城市裡設立了若干中小規模,技術上不算先進的機械廠。

這些機械廠,為大楚帝國裡數十家重要的國防企業以及一百多家其他型別的工廠進行配套研發、生產各類機械裝置。

但是現在,外頭的秦家卻是找上門來,說是要採購他們的機械裝置。

如果是尋常人來找,不用工業部動手,漢天機械廠那邊自己就給趕出去了。

奈何秦家的人實在是太土豪,開出了讓漢天廠無法拒絕,讓工業部都顯得猶豫的價格。

而秦家那邊一看工業部那邊的負責人猶豫,似乎有鬆口的意願後,當即又加大了價碼。

我們還可以拉上其他紡織世家聯合採購你們的新式機械裝置,不僅僅是織布機和紡紗機,還有相配套的其他眾多機械裝置。

從棉花到成品布,全套生產線的那種。

採購總金額絕對在三十萬兩以上!

三十萬兩砸過去之後,這事就被傳到了工業部尚書,參務大臣袁高峰的耳中,不過袁高峰也沒敢拿主意,最後報告上去恭請聖裁。

羅志學得知此事,一臉的笑容,然後說了句:“為什麼不準?人家是拿錢買機械又不是白拿。”

“再說民紳願意投身實業,為民眾提供就業崗位,為國庫增加稅收,為棉農增加收入,於國於民皆為好事,總比讓他們一門心思盯著那兩畝破地強得多!”

有了羅志學的發言後,這事最終才是被敲定了下來。

秦家,終於是獲得了他們夢寐語氣的新式裝置,從棉花到成品布的全套生產線,不是一套,而是細分有不同工藝,產能的一共七套生產線。

一旦這些生產線完全投產,產能將會直接超越漢天紡織公司,成為大楚帝國,也是世界上產能最大的機制布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