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也有一些比較聰明的,懂進退的。

比如前財務部尚書黃誠宣,郭全書早年的好友……

同樣自覺能力跟不上,請求退居二線,好在天子看在他勞苦功高,而且能力其實還有一些,只是當財務部尚書,統管全國財政金融事務有些力不從心而已,因此就外放他到江南當巡撫。

不過作為安撫也好,補償也好,羅志學給黃誠宣加了一個正二品的太子太師。

因此黃誠宣擔任江南巡撫,其地位是要高其他巡撫一個級別的。

畢竟其他巡撫,品級一般都是從二品,只有江南巡撫比較特殊一些,一開始設立的時候,就是直接加了太子太師的正二品頭銜,其他的基本都是沒有加銜的普通從二品巡撫。

透過加虛銜,也是羅志學用來平衡高階官員職務、品級的一種手段,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三公三孤、三師三少這些虛銜了。

目前大楚帝國裡的官制,一部分是參考了明朝官制,一部分也是做了改動,以更加符合自身的需求。

比如三公三孤,三師三少,這些職務在大楚帝國裡已經是演變為了純粹的榮譽頭銜。

並且根據三公三孤,三師三少在上古時期的職能進行了分化,太師、少師、太子太師、太子少師,這四個稱呼專門授予行政體系的文官。太師和少師都類比正一品,太子太師從一品,太子少師正二品。

太保、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少保,則是專門授予武將,太保、少保都是類比元帥,太子太保類比上將,太子少保類比中將。

而太傅、少傅、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則是授予司法系統的文官,類比太傅、少傅類比正一品、太子太傅類比從一品、太子少傅類比正二品。

不過雖然規定有了,但實際授予出去的還是比較少,三公三孤這六個正一品的虛銜,暫時一個人都沒有獲得。

三師這個級別的,目前七個參務大臣都有獲封,按照各自職務的不同,分別獲封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屬於文從一品,武上將的級別,目前大楚帝國裡文武臣子的最高階別了。

除了這七個人外就沒其他人了。

正二品的三少的話,也就是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則是比較多一些,參務院裡的各協參大臣,都是掛著三少的頭銜。

除了這些協參大臣外,就只有一個黃誠宣了。

一方面,黃誠宣擔任的是江南巡撫,江南這地方太重要而且非常特殊,給一個太子少師的頭銜也是必須的。

另外一方面是黃誠宣他本來就是正二品的財務部尚書調過去擔任江南當巡撫的,總不能降級使用,只給一個從二品的頭銜吧!

同時大楚帝國裡又沒都御史這種加銜,所以乾脆用太子少師作為加銜使用,免的黃誠宣的品級不對等了。

至於其他巡撫們,暫時可沒人能獲得太子少師這種加銜,都是清一色的普通從二品巡撫,級別上要比黃誠宣的正二品低了一級。

透過這種特殊的榮譽頭銜,也能安撫一二黃誠宣,畢竟黃誠宣說到底,還是被趕出去地方當巡撫了……哪怕被趕出去後還能當個巡撫,但是同樣也證明了他已經遠離大楚帝國的權力核心了。

而他又是老臣了,能力雖然差了點,但也不是沒有,羅志學覺得還是可以繼續用的,所以多少還是要安撫一二。

——

黃誠宣外放,這其實已經是各方面比較理想,甚至妥協的方桉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最近幾年黃誠宣當財務部尚書,乾的只能說中規中矩,沒有什麼明顯的差錯,但是也沒什麼亮眼的地方,羅志學老早就想把他換掉了。

但是好歹是個老臣子,再加上這人雖然能力差了一點,但是多少也還有一些,態度也非常端正。

之前以前帝國還只是盤踞在湖廣的時候他就乾的挺好的,只是後來東進後,佔據的地盤越來越多,財務和金融事務等越來越多,以至於黃誠宣力不從心,之前就主動找到羅志學說自己能力有限,難以承擔全國性的財務和金融系統等諸多工作了。

最後羅志學看他能力其實也還行,態度也好,又長期幹金融等經濟上的事務,所以乾脆讓他去江南當個巡撫試一試。

反正江南就在金陵城邊上,有什麼風吹草動羅志學立馬就能知道,哪怕是黃誠宣幹出了簍子,也能及時發現並彌補。

如果江南巡撫他都當不好,那麼羅志學也沒辦法了,只能是給他爵位,給他錢財,然後讓他致仕了……

這能力不行還佔著高位,對他自己不好,對帝國更不好!

羅志學就算能忍,下頭一大堆等著上位的官員們都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