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臨近的楚南衡陽、長沙等地區,江西的贛中、贛北地區、浙江的浙北乃至江南地區,那可都是產糧區。

這些地方調運糧食過去也很容易。

此外更加重要的是,閩浙和兩廣這四省,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氣候環境影響,也沒有受到大規模的流賊破壞影響,當地的農業生產依舊保持在一個正常範疇之內。

哪怕這個正常已經很脆弱,很勉強,但總歸是有糧食不是,南下的楚軍不管是透過什麼方式,甭管是繳獲明軍官糧,抄沒士紳囤積糧食,正常收稅徵糧,市價採購等諸多方式,總歸是能夠弄到軍糧的。

但是換成北伐的話,楚軍自己不帶大批糧食上去,以楚軍的龐大糧草消耗量,最終怕是要麼自己餓死,要麼強行搶奪當地民眾的口糧,導致大批民眾餓死……

北方各省已經受到小冰河的嚴重影響,再加上連年流賊,東擄,官兵劫掠而導致糧食大規模減產,之前還能依靠漕糧解決一部分,但是去年江南被楚軍佔據後,漕運斷絕後,北方各省的糧食就大為緊缺的。

要知道每年漕運北調的糧食可是幾百萬石呢,這幾百萬石裡,相當多一部分是供應京師這個幾十萬人規模的純消費城市的,包括裡面的民眾,權貴官員以及家卷,皇室,京營等人口。

還有一部分是供應各地邊軍的,比如薊遼、宣大等地的邊軍,其相當一部分軍糧都是依靠漕糧的。

而漕運斷絕後,這意味著直接出現了數百萬石糧食的缺口,人家官員士紳以及邊軍們,自然不會讓自己餓死,他們會加大在北方數省的徵糧規模,甭管是收稅的方式也好,邊軍自行劫掠也好,糧商採購也好,總歸是能夠弄到糧食的。

但是,市面上的糧食卻是不可避免的會大規模緊缺。

楚軍一旦大規模北上的話,想要從當地大規模獲得糧食是不太可能的。

如此對比起來,就會知道攻打南方的幾個省,看似規模也大,而且道路更不好走。

但實際上,南方數省後勤供應難度遠遠沒有北伐戰役大,因為其中大頭的糧草可以就地徵集解決相當大一部分,不用千里迢迢從後方運上去。

這麼一對比,那麼就會知道北伐和南下,兩者的難度在那裡了。

最大的難度不是敵人是否強悍,而是一個地方有糧食,一個地方沒糧食所導致的後勤補給難易程度差別極大!

——

得到了大批補給,尤其是彈藥補給的第六師以及第十二混成旅,在四月份的時候已經是在浙江一線發動了大規模攻勢。

此外,第六師的主力部隊,從寧波府殺向了台州府。

而第十二混成旅,則是從金華府南下處州府。

其實這兩支部隊的南下戰略也沒啥技巧可言,就是兵分兩路,直接平推過去。

反正前頭也沒什麼大規模,有戰鬥力的明軍可以阻擋他們。

別說頑抗了,實際上很多地方的明廷官員一看見楚賊殺過來了,不是提前跑路就是乾脆投誠了。

第十二混成旅殺入處州府的時候,當地的知府都是乾脆利索的投誠了,下頭的幾個縣令,除了一個跑路外,剩下的幾個也一股腦投誠了。

這守土有責的文官都投誠,轉身跪迎大楚王師,對著流賊出身的羅志學高呼陛下聖明瞭……

那些武將們就更乾脆了……

人家楚軍還沒殺過來呢,他們自己就先把旗號給改了,然後再主動和楚軍進行接洽。

如此情況下,第十二混成旅進軍處州府,連一場五百人規模以上的戰鬥都沒有打過,甚至好幾個縣都還沒派人去呢,處州府全境就已經宣告歸屬大楚帝國治下了。

然而,這卻是讓隨軍進入處州府的稅務官員非常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