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擄人就這麼點,哪怕滿八旗加上漢八旗再加上蒙八旗,一共也就那麼點人口。

如果遼西走廊一戰,能夠幹掉他們十幾萬人,基本也就等於把他們的青壯幹掉一大半了。

後續就算不打,他們沒十幾年時間都緩不過起氣了。

然而現在嗎,楚軍也就在廣寧中前所戰役裡,殲滅了敵軍四萬多人,而後續作戰裡基本沒什麼大的斬獲。

楚軍方面籌備已久的寧遠戰役,前後加起來也就殺傷了東擄不過兩三千人。

這和預定的幹掉十多萬敵軍的戰略目標,可是差遠了。

而這些沒能被幹掉的東擄人一路東逃,後續肯定會集結重整,繼續給楚軍帶來威脅。

如今左英哲只能希望,東擄人的決心大一些,頭鐵一些,就留在錦州里和他們楚軍來一場生死大戰。

不然的話,東擄人繼續東逃的話,楚軍就要被動了!

一旦東擄人繼續東逃,後續直接放棄沉陽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然後雙方就只能在廣闊的東北平原上繼續幹架……而這意外著後勤線變的極其漫長,並且危險。

同時己方騎兵數量也比較有限,到時候打起來也比較麻煩。

同時己方的主力步兵和炮兵也難以發揮出絕對的優勢。

如此一來,東北戰役恐怕就要變的漫長起來,想要徹底滅掉東擄興許要好多年。

這對於大楚帝國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

首先是軍費就壓力太大,大楚帝國雖然有錢,但是也不可能長期維持二三十萬人的大軍在東北執行戰鬥任務。

處於作戰狀態下的軍隊,花銷可比平日裡的維持費用高多了。

大楚帝國的軍費到時候就降不下來,而作為帝國高階將領,左英哲也已經是受到了風聲,帝國是不可能一直都維持著這麼高的軍費的。

承順六年裡,帝國累計軍費支出,恐怕要達到四千五百多萬兩銀子,而帝國財政一年也不過大幾千萬而已。

如今大楚帝國內部,那可是壓制著各種開支用以滿足軍費呢,同時又有著統一戰爭時期的各種抄沒繳獲,這才能夠維持下來。

但是時間一長,等統一戰爭期間的抄沒繳獲花的差不多後,哪怕帝國的軍費必然就會出現大幅度下降。

這已經不是軍方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沒這麼多錢了。

基於軍費問題,軍方方面是希望在一年內,最遲兩年內把東擄人幹趴下。

如此才能夠在後續幾年軍費大幅度下降後,進行各項軍費開支進行壓縮,進而度過難關。

留給軍方,尤其是留給陸軍的時間不多了。

左英哲很清楚這一點,所以看到東擄人一跑再跑就非常不滿。

一旁的錢泰作為近衛軍高層,也是知道一些情況的,同樣也和左英哲一樣不爽。

倒是其他中低層的軍官和士兵們,看著東擄人一跑再跑很高興。

因為東擄人再一次跑路,左英哲連進入寧遠城的心情都沒有,直接就在臨近海岸的臨時司令部裡召集了陸海近衛三軍高階將領開會。

開會的主題很簡單:“怎麼樣才能夠有效的殲滅敵軍有生力量?”

左英哲一開始就定下了基調:“後續預計錦州方向會有至少十萬敵軍聚集,而我們的核心目標是把他們留下來,這一次,絕對不能讓他們再跑掉,更不能讓他們一路縮回深山老林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