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彌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還是最優秀的一個!

作為非著名海盜世家出生的孩子,此君的童年時期是在印尼渡過的,玩過火炮玩過槍,還和小夥伴們駕船出過海……

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在印尼接受了基本的西式學習。

數年前,其父親跟隨鄭芝龍一起歸順帝國,從海盜船長搖身一變,變成了大楚帝國海軍少校船長!

而林彌堅也是隨父回國,沒有多久就因為學過西學,加之聰明伶俐而被舉薦報考皇家理工學院,順利透過開始入學後,此君就展現出來了驚人的學習天賦,尤其是在化學天賦極其突出。

一路吊打同學,最後成功透過畢業考試並留校任教。

而這個時候的林彌堅,才十五歲……但是他已經皇家理工學院裡的正五品講師了!

當他上課的時候,下頭的一票學生們年紀都比他大……

但是,這並不妨礙他任教的同時,還帶著一票學生們進行各種化學研究,其研究專案裡,重點專案就是鋼鐵冶煉。

————

科學技術的發展,就離不開材料的發展。

有了適合的各種優秀材料,才能夠製作出來各種機械裝置,有了各種機械裝置以及材料才能夠生產出來各種具體的應用產品。

火炮的生產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要生產火炮,需要有合格的材料,不敢是鐵鑄火炮還是青銅火炮都一樣,炮管先不去說,只說榴彈的彈殼,材料差了承受膛壓的能力就不行,所以只能把彈殼做的更厚一些,而厚了內部裝藥量就少,爆炸威力就小,同時太厚的話進行預製破片的加工也更難,爆炸後難以產生大量的破片。

但是,如果有優秀的彈殼材料,比如耐壓能力更強悍的鋼材,那麼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而加工也對材料要求極高,如今大楚帝國生產的青銅火炮,是採取鑄造後精加工的方式,先鑄造一體化的空心炮管,然後利用大型水動力鏜床對炮管內部進行擴徑精加工,以便讓炮管內部更加光滑,並且保持口徑的高度統一。

而這就對鏜床的刀頭材料要求很高的,刀具材料的效能不行,可是完成不了持續的高強度加工。

不僅僅是火炮,火槍,盔甲甚至刺刀以及其他各類武器裝備產品的生產,都是嚴重依賴於材料效能的。

而目前來說,使用量最大,應用最廣泛的材料自然就是鋼鐵了。

而鋼鐵冶煉,也是皇家理工學院裡的重點研究專案,不僅僅化學系研究,其實物理系,機械化那邊都會參與。

鋼鐵冶煉的一系列專案,都是屬於重點攻關專案。

而林彌堅,負責的就是鋼鐵冶煉問題,不是並不負責具體的生產工藝,而是負責深層次的原理問題。

而林彌堅之所以能夠迅速畢業並留校任教,就是因為今年六月份的時候,他透過實驗證明了,工匠們打造出來的精鋼,並不是純鐵,而是鐵和其他物質的混合物,這些其他物質裡,就有陛下所說的碳元素。

只不過實驗條件有限,理論條件也很有限,儘管他們已經知道了鐵和碳以及其他物質相互結合後,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效能,但是他們依舊無法透過實驗盡心詳細的驗證具體比例……

甚至他們現在都無法分析,工匠們打造出來的鋼裡除了鐵和碳外,其他的剩餘物質是什麼,會起到什麼作用。

鋼鐵冶煉的研究,在目前階段裡依舊是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

沒辦法,現在大楚帝國連個完整的元素表都還搞不出來……

羅志學是告訴了早期的學生們,有鐵元素,碳元素,硫元素等一大堆的元素,但是問題來了,這些元素是個啥玩意?具有什麼特性?

其中一些常見的元素都還好,羅志學還能憑藉記憶給他們說一說,但是很多東西其實羅志學自己也記不清楚了……畢竟他已經不是參加高考的時候了,再加上學的還是文科方向,所以高考一過,基本上都腦之腦後了……很多高中知識都已經記憶模湖了。

還有更關鍵的問題就是:空口無憑!

羅志學對著一塊鋼鐵對學生們說,鋼鐵裡除了鐵還有碳,以及冶煉過程裡可能混入了各種亂七八糟的元素。

但是想要具體進行測量乃至進行微觀觀測,其實難度很大。

試驗儀器不行,很多試驗其實它做不了。

因此羅志學雖然早期親自教授了不少學生,但是更多的情況是進行一定的科普,然後根據直接的記憶把所有還記得的東西都記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