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時候白陽榮雖然聽聞過榴彈炮的實戰戰績,但是卻並沒有親自指揮過。

一直等到白陽榮調任第七軍軍長後,上頭為了加強第七軍的作戰能力,確保渡海登陸並面臨敵軍大批兵力反撲的時候,依舊能夠確保絕對的火力優勢,開始優先抽調榴彈炮並裝備第七軍。

同時今年春夏時期,大楚帝國的多家兵工廠的榴彈炮生產線也順利投產,得以生產出來更多的榴彈炮,尤其是威力比較大的十八斤輕型榴彈炮和二十四斤榴彈炮的產能持續提高,因此第七軍也獲得了超過同時期友軍的榴彈炮配給。

如今的第七軍下設的兩個主力甲等師裡,師屬炮兵團的編制乃是最新式的炮兵編制,並且是滿編的編制。

每個炮兵團下設三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下設兩個五斤野戰炮哨,一個九斤野戰炮哨,一個十八斤輕型榴彈炮哨,每個哨轄四門火炮,總計十六門。

三個炮兵營相加,那就是二十四門五斤野戰炮,十二門九斤野戰炮,十二門十八斤輕型榴彈炮。

同時每個步兵團,輜重團裡各自轄有四門兩斤半野戰炮,四門九斤輕型榴彈炮。

師屬騎兵團轄有兩門兩斤半野戰炮,兩門九斤輕型榴彈炮。

全師總計有十八門兩斤半野戰炮,二十四門五斤野戰炮,十二門九斤野戰炮;榴彈炮則是有十八門九斤輕型榴彈炮,十二門十八斤輕型榴彈炮。

同時全面撤裝各類野戰臼炮,不管是二十四斤臼炮還是十八斤臼炮、九斤臼炮通通都被撤裝。

這樣一來,大楚帝國陸軍的一個主力甲等師,就擁有三種不同口徑的野戰炮五十四門,兩種口徑的榴彈炮三十門,總計八十四門之多!

至於更大口徑的十四斤加農炮以及二十四斤榴彈炮和四十八斤榴彈炮,則是編入獨立炮兵部隊,直接歸屬野戰軍或邊防\戰役司令部所轄。

第七軍就編有一個重炮團,轄有十二門十四斤加農炮,十二門二十四斤榴彈炮,十二門四十八斤榴彈炮,該團因為機動性不佳,所以只能固定部署用於防禦作戰,或者是耗時比較長的攻堅作戰。

這一次來複州城,白陽榮也只帶了相對機動性比較好的二十四斤榴彈炮,至於加農炮和四十八斤榴彈炮,則是帶過來,而是留在了金州防線。

這些重炮一方面運輸不容易,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金州防線更加重要,打不下來複州城沒關係,但是如果遭到敵軍偷襲,導致丟掉金州防線可就完蛋了。

饒是如此,過來複州城裡的第七軍,依舊攜帶了足足接近兩百門火炮。

哪怕其中的兩斤半野戰炮和五斤野戰炮暫時都沒有配屬榴彈,所以在這種攻城作戰裡發揮的用處不大,但是多少也能打個輔助。

此外九斤野戰炮則是可以發射榴彈的,再加上幾十門的榴彈炮,能發射榴彈的火炮數量可不少,再加上楚軍作戰,一向來都是不怎麼顧忌彈藥消耗,能打多少就打多少,所以導致開始炮擊後,楚軍打出去的榴彈數量是非常大的。

對此,白陽榮自己沒啥感覺……

然而對面的東擄人卻是彷佛遭到了密密麻麻的天雷轟擊一樣,直接把他們給打愣了。

人家東擄人雖然也知道楚軍有開花彈,但是實際上在遼東戰役之前,哪怕是之前遼西那邊也和楚軍打了幾次了,但實際上從來都沒有遭到這麼密集的榴彈炮擊。

因為之前楚軍在遼西那邊都沒這麼多的榴彈炮……

現在遭到了密集炮擊後,根本就頂不住,被迫主動放棄了城頭。

然而即便如此,謹慎的白陽榮還讓炮兵部隊又打了半個小時的炮彈……

最後真的確認了東擄人是放棄了城頭,並不是想要搞陰謀之後,楚軍的步兵們才小心翼翼的上去。

而且都沒有發動大規模進攻,只是讓幾個擲彈兵哨靠近去試探一下,然而這試探的結果詭異的很……

派上去的三個擲彈兵哨,從到頭尾都沒有遭遇敵軍的反擊,一路順利爬上了城頭!

等到擲彈兵們直接開啟城門後,城內才有零零散散的東擄人試圖衝上來反擊。

而這個時候,哪怕是再謹慎的白陽榮也已經下令讓八十九團發動總攻了。

而八十九團這邊發動總攻後,東擄人那邊也朝著北城門突圍,在東擄騎兵的掩護下開始向北方突圍逃離了。

當看到自家的黑龍旗飄蕩在已經破破爛爛的復州城門樓上的時候,白陽榮還是有些不敢相信:“就這麼簡單打下來了?”

倒是一旁的後勤參謀則是低聲嘀咕著:“能不簡單嘛……你都下令打出去這麼多榴彈,這些榴彈換成銀子砸都能把他們直接砸死了。”

這年頭的火藥很貴,鐵料也很貴,榴彈裡的引信因為工藝比較複雜,成本同樣也不低。

這些因素結合起來,也就導致了榴彈的成本很高。

大楚帝國生產最多,同時也是使用最多的九斤榴彈,嗯,也就是可供九斤野戰炮,九斤加農炮,九斤輕型榴彈炮使用的一百一十五毫米標準榴彈加上其發射藥包,兩者相加陸軍的採購成本是八兩五錢銀子。

基本上相當於中低層普通工人的三個月薪水!

你要知道,一門青銅鑄造的九斤野戰炮也才八百多兩銀子……基本上和一百發炮彈的成本相當。

這就很離譜!

放眼全球,敢和楚軍一樣動不動就裝備幾百上千門榴彈炮,而且還動不動就打出去幾千上萬發榴彈的軍隊,估計也沒第二家了。

即便如此,龐大的軍費消耗也是擠佔大楚帝國的大量財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