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被敵軍騎兵找到薄弱點衝進來,對於行軍當中的步兵和炮兵來說,那絕對是一場災難。

而楚軍大部分將領也很清楚一點,所以一向來都非常注重在戰場上對敵軍騎兵的防備。

早在中原戰場以及關中戰場上和明軍打仗的時候,明軍經常利用騎兵優勢搞襲擊,楚軍的應對方法則是以弱勢騎兵攔截並纏住敵軍,讓部分步兵始終處於戰備狀態,等自家弱勢騎兵纏住對方後,就立即上前增援,利用槍炮把已經降速的敵軍騎兵送上西天。

這種事幹得多了,各種心得經驗自然也就有了。

陸軍軍官學院裡,步科、炮科乃至輜重,工兵科的學員們,都需要接受專門的防備騎兵的科目學習。

由此可見楚軍對防騎兵的重視!

沒辦法,誰讓大楚帝國缺乏優良戰馬,也缺乏優秀的傳統騎兵,而且這種情況短時間內還不好解決。

而對抗騎兵最好的兵種就是騎兵!

騎兵不行就只能想另外的辦法了。

至於說短期內搞出來大量的優秀騎兵,這個是不可能的事!

和楚軍國力強身與否都沒關係,關鍵的是騎兵的培養週期太長,動不動就要好幾年的……

哪怕大楚帝國已經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建設騎兵,但是保守估計,至少也要三五年才能夠看見比較明顯的效果。

怎麼說呢,騎兵易得,戰馬難尋!

大楚帝國的馬政已經展開了,優良戰馬的培育工作也正在進行了了,但是馬匹的培育是需要時間的,馬匹從出生到長大好好幾年,然後把優良馬群的規模擴充上去又得好幾年……

沒大量的優良戰馬,自然也就沒有大量的優秀騎兵啊……

不管你玩的是東方古典騎兵,還是說楚軍琢磨出來的各種亂七八糟的新式騎兵,你都得有馬不是……

可惜,大楚帝國缺馬,嗯,準確的說,也不是缺馬,一些劣質馬大楚帝國還是有不少的,楚軍真正缺的優良戰馬!

缺馬導致的騎兵不咋地,催生了楚軍弄出來了眾多亂七八糟的防騎兵戰術……就差學宋人搞個重甲步兵之類的出來的。

嗯,還別說,其實楚軍還真這麼嘗試過,可惜是沒啥卵用……

此外,楚軍其實是有很多重甲步兵的……老式編制下的步兵營裡是有半數長矛手和半數火槍手組成的,這半數長矛手裡有三分之一都是重甲長矛手。

這些重甲長矛手都是穿戴全身重甲的,這種重甲長矛手,其實就是冷兵器時代裡的重甲步兵了,要說防護能力,楚軍裡的重甲長矛手比幾百年前的古代重甲步兵強多了……

這是技術革新後,盔甲防護能力上來了的結果。

之前外人,尤其是那些明軍將領形容楚軍的時候,往往都會這麼說:楚賊多槍炮,多厚甲。

楚軍的披甲率很高的,一線戰兵基本都是百分百。

舊式甲等師更是能夠做到把三分之一的長矛手武裝為全身重甲長矛手。

現在的新式甲等師因為都是火槍手,所以絕大部分士兵都是穿戴輕型半身甲,只有在擲彈兵裡能看見全身重甲,但是人家擲彈兵平日裡作戰也不會穿,只有在特殊情況,比如攻堅突擊作戰裡才會穿戴重甲。

盔甲這東西,在楚軍裡雖然還普遍裝備,但是已經不是往重甲方向發展了,而是往輕型化發展。

至於對付騎兵……楚軍的高層將領們堅信炮彈和子彈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

用炮彈和子彈和敵人騎兵在衝鋒路上都幹掉後,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敵人騎兵衝上來的情況了……

長期騎兵的劣勢,導致楚軍注重防騎兵戰術,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方向!

這一點,在以往的明軍新標軍裡體現的同樣明顯。

縱觀東亞,最近十年內哪家軍隊守城強?毫無疑問是明軍,嗯,說明軍還不夠準確,準確的是說各督撫們籌辦的新標軍。

為什麼?還不是被楚軍給逼的……

遇上野戰牛逼,又有大量槍炮的楚軍,他們也只能一天到晚琢磨著怎麼守城了,還別說,經過明軍裡的眾多將領們的研究和實戰經驗,他們構築的城防體系越來越好,以至於讓擁有大量火炮的楚軍看了都得頭痛……

反過來,縱觀東亞,最近十年來哪家軍隊攻堅能力最強?這肯定是楚軍啊。

楚軍為什麼攻堅能力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