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軍權制衡(第2/3頁)
章節報錯
如果未來有機會進入御書房,過一把參務大臣的癮頭,他還是很樂意的。
而能夠入值御書房的武將,哪怕只是個協辦大臣,無一例外,都是在京畿任職的武將,沒有一個是在外領兵的將領。
經過以退為進後,陛下也准許了他的請辭,並調任他到金陵來任職,也順利的進入御書房擔任協辦大臣。
同樣的,和他一樣在外領兵的黃丁權也是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人家黃丁權雖然以愚忠示人,但是不代表他是笨蛋啊。
他要是笨蛋的話,最早在伏牛山的時候就不可能擠掉一大堆人獲得羅志學的信任,他如果是笨蛋的話,也不可能坐鎮南陽數年,牢牢堵住了北部防線,讓當時對於大楚帝國而言還算是比較強悍的陝西,中原等地的軍隊無法南下,確保了大楚帝國的北方安全。
如此,大楚帝國才能夠騰出手來南下楚南,東進江南。
所以黃丁權也請辭了,並獲得了羅志學的首肯調回了京畿。
這兩個人的調職,也是讓朝堂上的不少人,尤其是那些武將們鬆了口氣。
以後羅志學會不會殺功臣不敢說,但是現在,至少陛下還是善待他們的。
同時李成通也是給他們這些在外領兵的將領們找出來了一個新的以退為進的道路。
那就是在外領兵到了統兵一方後,軍銜在達到了上將無法進一步晉升的時候,依舊還有新的晉升方式,那就是回京畿入值御書房。
雅文庫
如此可以順利交接軍權,避免陛下的猜忌,同時自己還能參與到帝國真正的戰略決策當中來。
——
對臣子們的這些想法,羅志學多少也能猜得到,其實羅志學覺得他們多慮了……
想要造反,你也得有這個本事才行!
他羅志學可是一路征戰打下來的天下,個人威望大到難以想象,甚至不客氣的說,只要他還活著,那麼這個帝國就亂不起來,甭管是李成通還是黃丁權,甚至哪怕真的出現個元帥,在他羅志學面前也得乖乖趴著。
至於說考慮到羅志學死了以後,繼承人無法控制權臣的問題,這一點雖然客觀存在,但是也透過諸多方式進行避免的,比如說領兵的將領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持續變動的,透過正常的調換完全可以實現軍權的順利過渡。
最後,其實威望啊,權術謀劃這些東西還是次要的,最重要的大楚帝國有一個完善的權力制衡的體系,避免軍隊成為某一個將領的私軍。
軍政分離不說,而且哪怕是軍權都是被切割成了好幾個部分,並且互不統屬。
比如募兵權這個東西,那是軍政部的許可權。
新兵們由軍政部主導下的募兵司,並透過各省守備司令部募兵機構的配合,招募新兵,然後進行新兵訓練。
完成訓練的新兵,被移交給各部隊。
整個新兵補充環節裡,沒前線將領什麼事……甚至經過幾次改革後,都沒參謀部什麼事。
同樣的,軍官的培養以及分配同樣是軍政部的職責。
但是軍政部卻是不能直接指揮他們作戰,對現有部隊的訓練以及指揮,那是參謀部的許可權。
而這個過程裡,各省守備司令部分配了部分乙等師的指揮許可權,但是這部分許可權也被嚴格限制,其中一個是守備司令部並不是說能指揮所有在該省的乙等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