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廣州工業基地(第2/2頁)
章節報錯
因為這裡產鐵!
嚴格來說,佛山本地其實並沒有什麼鐵礦,也沒有煤礦,甚至連這年頭鍊鐵所需要的木炭當地都沒有太多的產出。
佛山這地方之所以能夠以鍊鐵而聞名,純粹是因為當地的水運交通發達,可以透過珠江水系,包括西江、北江、東江等水系源源不斷的接受來自於其他地區的鐵礦石、木炭資源。
大量來自粵北乃至廣西等地區的鐵礦石以及木炭彙集到了佛山,然後在這裡被提煉成鐵,並製成各種鐵製品,隨後再透過水運乃至海運外銷這些鐵製品。
當代大名鼎鼎的廣鍋,就是佛山這邊出產的。
以前的不說,且說最近這十幾年,佛山已經成為了明廷比較重要的槍炮,尤其是紅夷大炮的生產基地了。
而最近兩年,隨著大楚帝國崛起,並掀起了野戰炮以及新式火繩槍的浪潮後,明廷各督撫也是陸續跟進,而佛山則是再一次成為了兩廣乃至周邊地區的明軍的槍炮供應基地。
熊文燦建立的兩廣新標軍所用的槍炮,除了少部分來自於濠鏡(澳門)外,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佛山,包括彷制楚軍元年式火繩槍的滅賊銃,彷制楚軍兩斤半、五斤野戰炮的滅賊炮這些在當代而言,算得上是非常先進的利器。
如果沒有佛山這邊的槍炮生產能力,熊文燦也不可能搞出來明廷裡規模最大的一支新標軍啊。
而現在佛山落在了大楚帝國的手中,大楚帝國自然是不會浪費佛山的槍炮生產能力。
至少在一系列工業部籌辦的先進工廠投產之前,佛山這邊的鋼鐵以及槍炮的生產必須維持下去。
以就近供應在兩廣地區作戰的楚軍,包括陸軍和海軍。
楚軍進入兩廣地區作戰的兵力以及後續收編的降軍兵力,加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
目前在廣東就有一個主力師以及三個守備師以及一個臼炮團、一個重炮團。
即第七師、第八臼炮團、第七師暫編重炮團、第十一守備師、攻克韶州後成立的第十六守備師、攻克廣州後成立,目前只有一個團規模的第十七守備師。
而隨著楚軍陸續攻佔廣東的惠州府、肇慶府、潮州府、高州府、羅定州、雷州府、瓊州府等地後,應該還會俘虜或接受投誠不少的明軍地方兵力,到時候挑選幾千人來補充給第十七守備師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到時候,上述各部基本都會處於滿員狀態,而這些滿員狀態的楚軍,總兵力可是超過五萬人呢。
此外海軍那邊也有好幾千人,這年頭的海軍可不僅僅都是水手和炮手,還有大量用於跳幫作戰的陸戰兵力呢。
這麼多人的作戰所需,需要大量的各種武器彈藥,不僅僅是槍炮,還需要有大量的冷兵器,比如盔甲,長矛,腰刀這些東西。
而之前楚軍在廣東地區的作戰,上述武器彈藥基本都需要從漢天兵工廠那邊生產之後,再透過水運、陸運等方式千里迢迢運輸南下,儘管途中大多可以採用水運,但是運輸成本依舊非常高昂。
為了降低運輸成本,同時也是因為漢天兵工廠等長江流域的工廠,現在還需要支援閩浙地區的戰鬥,還需要維持江北地區的戰鬥,更重要的是需要開始囤積大量的彈藥用於後續的北伐戰役。
為此,羅志學親自指示工業部方面在廣州設立一個新的武器彈藥生產基地,效彷襄陽工業基地、大冶工業基地、當塗工業基地、長沙工業基地的模式,在廣州城依託當地便捷的水運條件,依託當地豐富的工匠資源,打造一個集鍊鐵、機械、武器三位一體的工業基地。
然而,這個工業基地想要建立起來並投產,哪怕只是最初期的試生產,估計也得半年以後,而遠水解不了盡渴。
因此佛山原有的各類鍊鐵、制鐵相關的作坊,甭管是官營還是民營的,自然是需要維持生產的,用以持續供應兩廣地區楚軍的作戰。
因此,佛山地區的鍊鐵產業,非但沒有因為楚軍的到來而沒落,反而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刺激發展。
明廷那邊在佛山打造槍炮,那都是扣扣索索的,不扣扣索索不行,他們沒錢……
但是大楚帝國不一樣,人家大楚帝國有錢,而陸軍更有錢。
有錢的陸軍下起訂單來,那可是痛快的很,給的單子大不說,而且給錢還痛快。
只是吧,當地的一些私營作坊的商人們覺得這樣的楚軍就是個冤大頭,不宰白不宰,於是乎各種偷工減料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