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現在徐志賢他們幾個軍務院的大老就認為,既然他們還有所依仗,那麼就先打掉他們的依仗,海上先不管,先把福建給拿下來,把鄭芝龍他們重新趕下海去……然後再慢慢談。

倒是趙新厚這邊的拉攏比較順利。

主要是趙新厚沒多大的野心,人家當初接受明廷招撫,就是為了洗白上岸,然後回老家光宗耀祖,同時給自己,給自己的家人,尤其是給自己的幾個兒子們謀取一個更好的未來。

人家沒把海盜事業當成自己畢生事業,也沒割據一方當山大王的想法。

而當趙新厚沒了這些龐大野心的時候,那麼雙方接洽的時候就相當愉快了。

在經過了反覆好幾次試探性接觸後,四月下旬,一個來自海軍的中校抵達廣州,並代表大楚帝國,代表海軍和趙新厚進行了深入接觸。

當時雙方會談的時候,大楚帝國的海軍代表對趙新厚提出的幾個所謂的擔憂一一解答。

比如趙新厚表示,他比較擔心投誠過去後,遭到文官們的排擠和打壓,他老趙也不年輕了,不想折騰,更不想和一票官員們玩勾心鬥角。

對此,海軍代表很明確的說:“我楚國軍政分立,文武互不統屬,不出什麼意外的話,你投過來後應該也沒和文官打交道的機會,甚至是你想要和文官們打交道那也是不行的,內務科對此很敏感!”

“內務科?不知這是?”趙新厚有些不解。

海軍代表道:“我朝廠衛。”

這麼一說,趙新厚理解了。

趙新厚又比較擔憂投誠過去後,手底下數千部眾的生活,畢竟按照他們之前初步洽談的條件,到時候趙新厚的船隊是要整體加入海軍,變成大楚帝國海軍的一份子的。

但是大楚帝國海軍只顧打仗,不做生意……

這意味著,他手底下的這幾千號人以後不能透過跑商,劫掠其他商船來養家湖口。

海軍代表對他的這個問題,依舊錶現的輕輕鬆鬆:“這一點完全可以不用擔心,我國每年軍費幾千萬兩,雖然大頭都被陸軍那邊佔去了,但是我們海軍這邊每年也不是個小數目,養幾千號人不算什麼!”

這是事實,幾千號人的吃喝拉撒而已,對於大楚帝國而言小事。

大楚帝國為了江南沿海以及長江江防,正在建以及準備建的炮臺都二十個了……預計安裝的火炮上大幾百門。

未來攻佔廣東後,為了廣東的沿海以及珠江入海口等安全,必然也要修建大量炮臺的,

和這龐大的沿海沿江炮臺計劃比起來,養幾千號人不算什麼。

更何況如果能夠得到這一支海上力量,那麼大楚帝國後續也就能夠在廣東沿海地區擁有一直不俗的海軍了。

回頭再把這些船隻改裝一二,多安裝幾百門火炮上去,大了不敢說,但是珠江入海口這一片應該還是能夠穩住的。

如果能有艦隊能控制沿海,那麼也就不用費盡心思,花費巨資打造龐大的沿海沿江炮臺體系了。

《劍來》

畢竟以攻代守,才是最好的防守。

趙新厚和海軍代表的談判還是比較順利的,畢竟雙方也沒什麼太大原則性的分歧。

趙新厚要的很簡單,就是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以及安穩的未來,沒當藩鎮之類的野心。

大楚帝國要的也很簡單,一支歸屬大楚帝國親自掌控的海上力量,不是那種艦隊效忠趙新厚,趙新厚再效忠大楚帝國的模式,而是整個艦隊直接歸屬大楚帝國,對皇帝直接效忠。

一句話,只要趙新厚捨得把艦隊交出來,其他方面的條件大楚帝國能滿足的都會盡量滿足。

於是乎,當大楚帝國王師殺入廣州府的時候,兵臨廣州城的時候,趙新厚也是下定了最後的決心:投誠大楚!

至於投誠的條件早已經是談好了。

趙新厚要帶著整個艦隊,完好無損的投誠大楚帝國,並把整個艦隊移交給大楚帝國海軍。

人員方面,趙新厚本人會被授予海軍准將軍銜,任命為珠江艦隊副司令,其麾下各員,不管軍官還是士兵,一律按照大楚帝國海軍的標準補發三個月的薪水。

眾人將會根據原有職務授予相應的大楚帝國海軍軍銜。

等局勢初步穩定後,所有準尉以上軍官將會按照正常調任方式進行輪換學習、調任,以便徹底容易帝國海軍這個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