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十八斤臼炮(第2/3頁)
章節報錯
而這些工廠裡的情況就比較簡單了,生產的武器裝備都是固定的,基本沒啥創新和突破,哪怕是火槍廠裡都是如此。
保鄉軍使用的十八毫米火繩槍,是在明軍鳥銃上發展而來,並且羅志學針對性進行了諸多改進。
到現在基本上該有的都有了,後續所謂的改進更多的還是一些小打小鬧。
如果還想要繼續大幅度改進,那麼就只能從原材料、加工工藝上改進了,而這需要的時間可就海了去,短時間內是出不了什麼成果的。
現在保鄉軍火槍廠這邊的高階技術人員,一部分已經被從抽調去研究燧發槍去了。
只不過沒有樣槍參考,搞起來還是比較困難的,這倒不是說原理什麼的不知道。
原理這東西還是很簡單的,連丁剛毅都能說一個大概出來。
但是想要造出來,並且造出來的燧發槍還能符合羅志學的要求,能大規模裝備使用可就不容易了。
比如說燧發槍的槍機裡有一個非常重要,並且對於目前保鄉軍的工匠們而言技術含量算是比較高的零部件:彈簧!
要符合燧發槍使用條件的彈簧,可不好搞。
想要搞出來一種經過長時間反覆使用還能保持彈力,並且還能大規模量產的彈簧可不容易。
羅志學也沒指望這些工匠們幾天內就搞出來,甚至幾個月內他都不奢望,但是隻要搞下去,總歸是可以慢慢搞出來的。
現在嘛,就是先起個頭!
其他幾個工廠就更沒啥看頭了,長矛廠、刀廠、盔甲廠都是以量產為主,至於改進不改進的。
長矛和刀沒啥好改,現在的腰刀和四米五長矛就挺好用的。
至於說搞質量更好的精鋼刀之類,這玩意其實裝備量很小的,只要重甲刀盾兵、騎兵需要這玩意,普通士兵們用的佩刀,都是普通的鐵身刃鋼的刀。
這種刀技術成熟,工序簡單,成本也低,是大規模裝備的首選。
盔甲也同樣如此,羅志學早些時候還對什麼板甲有興趣,但是現在對板甲已經沒啥興趣了,這鋼鐵產量就這麼點,哪能用來大規模造鋼板甲啊。
成本太高,產量太低,划不來。
現在保鄉軍的盔甲,用的是和明軍、東擄一樣的布面甲,只是在布面甲裡還區分了全身重甲、普通甲、半身輕甲而已。
繼續用這玩意絕不是因為布面甲效能好!
純粹是價效比更高,能夠在一個相對比較低的價格區間裡,做到勉強可以的防護能力。
而且技術簡單,工藝簡單,量產很容易。
你看保鄉軍主力部隊裡,連火槍手都人手一件半身輕甲就能知道保鄉軍生產這玩意有多容易了……
這要是全軍普及鋼製板甲,那羅志學得先拿下大冶,然後建立一家超大規模的鍊鋼廠再說……
結束了對襄陽兵工廠的視察後,羅志學下午又順道去了襄陽兵工廠隔壁襄陽機械廠進行視察。
雖然雖然襄陽兵工廠裡也有機械廠,不過襄陽兵工廠裡的機械廠搞的都是一些小型的機械以及修理,專門為兵工廠內部的武器生產進行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