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遷都金陵(第2/3頁)
章節報錯
然而哪怕如此,等第六師殺到金陵城的時候,騾馬的缺口依舊非常大。
這一次趁著休整的時間,後勤部從城內以及周邊地區搜刮了大幾百匹騾馬重新補充到第六師。
第六師在補充人員和槍炮以及騾馬還有彈藥以及其他物資等等。
第一師,兩個獨立臼炮團也同樣如此。
倒是第一近衛師這邊可以稍微放緩一二,因為按照作戰計劃,第一近衛師後續將會駐防在金陵城裡。
一方面是作為戰略預備隊,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駐防金陵城,彈壓周邊地區。
同時也充當金陵城這邊沿江炮臺、要塞的駐防部隊,配合海軍阻擋明軍水師沿江而上。
話說楚軍攻克金陵城後,明軍水師雖然臨時退卻了,但是第二天卻是再一次重返金陵城外的長江江面上,並對金陵城沿江地帶,尤其是碼頭港口位置進行了炮擊,直接把當地的港口碼頭打了個稀巴爛。
甚至一度闖到了大勝關區域,嗯,這裡也是楚軍海軍目前駐防的營地。
這讓海軍那邊氣急敗壞,差點沒忍住直接衝出去和明水師艦隊來個大決戰,但是最終還是被明軍水師中的嫡屬於鄭芝龍船隊裡的好幾艘大船給鎮住了,只能嘴上叫嚷著,但是也沒敢殺出去……
但是江防也不能沒有啊,既然海軍靠不住,那麼軍方自然也就需要想其他辦法,比如說建設江防炮臺。
因為江防緊迫,所以陸軍那邊直接就把直接攻打金陵城的多門十四斤攻城重炮,再加上部分九斤野戰炮部署到了閱江樓外的沿江地帶,構築了初步的閱江樓炮臺。
這一段長江江面只有一千多米,採用九斤和十四斤的火炮完全能夠進行有效封鎖。
如此,才算是初步扼制了明軍水師沿江而上的情況。
不過炮臺光有火炮也不行,也需要一定的守備部隊,免的敵人直接登陸從地面進攻炮臺,因此,第一近衛師在閱江樓炮臺也派遣了一個團進行駐防。
總體來說,第一近衛師後續的任務比較輕,因此補充序列也是排在了後面。
而當部隊進行休整和補充的時候,大楚帝國也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十月二十日,風雪之日。
羅志學在城外的雨花臺指揮部裡下旨,即日起正式遷都應天府,以應天府為京師。
正式遷都應天府金陵城,這是大楚帝國曆史性的一步,這意味著大楚帝國已經從一個侷限在湖廣地區裡的小地方政權,正式成為了佔據華夏半壁江山的大型政權。
這是大楚帝國從湖廣走向全華夏的重要一環。
為此,在下士正式遷都後,羅志學還在十月二十五日,金陵城東郊的天壇裡進行了祭天,舉辦了一系列的正式儀式。
這些儀式說起來也沒啥實際用處,反而還耗費人力物力,但是卻又是一個王朝崛起的過程裡不可或缺的,因為這代表者正統性。
當代人,尤其是讀書人人家就認這個。
哪怕是大楚帝國內部的文武官員們,也認這個。
不正兒八經搞個祭天之類的儀式,總感覺自己還是一群流賊土匪……
不過各種儀式搞完後,羅志學卻是沒有入住金陵城裡的宮城。
那地方早就被廢棄了,在楚軍殺到之前就已經只剩下殘垣斷壁,滿地荒草,完好的建築就沒多少了。
如果是修繕的話,基本上和重新修一個皇宮也沒什麼區別了,工程量太大,而且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