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解學龍的效忠書(二合一)(第3/4頁)
章節報錯
甭管是那幾個暫編混成團,還是各主力師,乃至其他一些獨立主力部隊,還是說近衛軍,通通都是不歸屬守備司令部指揮,而是由軍務院直轄。
羅志學透過守備司令部的設立,也算是再一次明確了主力師和守備師之間的區別。
一個是主力野戰部隊,一個是地方守備部隊。
不同的任務,不同的資源分配。
畢竟楚軍裡的各守備軍,其實最開始只是為了安頓數量龐大的戰俘,順帶把裡頭的一些能打仗的戰兵挑選出來為自己所用。
但是真心沒指望過靠著這些守備軍打仗。
而實際上這些守備軍的戰鬥力也不咋地,用他們來對付明軍裡的營哨兵那是可以的,但是用來對付明軍裡的新標軍就明顯不夠看了。
如果說後續北上了,和東擄對上的話,這些守備軍也是送死當炮灰的命。
所以,在羅志學的心中,這些守備軍只是一時之計,先用著。
等戰鬥任務不緊張的時候,或者是某支守備軍的駐地變成了後方腹地,沒什麼戰鬥任務之後。
那麼這些守備軍就應該進行進一步的精簡,那真正堪用的精銳挑選出來進行整編為主力部隊,守備師的素質雖然差了點,但是挑挑揀揀,一個師縮編為一個主力部隊編制的混成團勉強也可以。
這樣一個主力編制和裝備的混成團,可比一個守備師戰鬥力強多了。
而挑選剩下的守備軍將士,安排去屯田自力更生,以節省軍費開支。
屯田幾年後,看情況調往邊疆進行屯墾,或者乾脆退役復員讓他們重新變成農民或工人。
如此一番整合下來,到時候也不會剩下什麼守備軍了。
透過各省守備司令部的設立,軍方的高層們也是再一次知道了羅志學對守備軍的態度以及未來的安排。
先整編出來擔任次要作戰任務,等沒任務之後直接精簡,挑選精銳編練為主力部隊,餘部屯墾,屯墾數年後退役。
如此既能安排數量龐大的降兵,不至於讓這些降兵們流落到地方危害治安,乃至演變為流賊,同時又能持續控制軍費的支援。
對此軍方的高層們也是很支援的。
現在軍費的開支實在太龐大了,而軍費開支裡,很大一部分其實都是人員耗費。
而守備軍因為其來源於戰俘的特殊性,隨著大楚帝國的不斷擴張,那麼必然規模會不斷的擴大,而且擴充速度比主力部隊擴充的速度還要快。
一場楚南戰役裡,楚軍擴充了兩個守備師。
如今東進戰役滿打滿算也不到一個月,但是卻已經擴充了兩個守備師了,等繼續打下去,還不知道要擴充多少個守備師呢。
而這些守備師甭管戰鬥力強弱,那都是要耗費錢糧呢。
人總得吃飯不是。
這守備師越來越多,已經是開始嚴重擠佔主力部隊的軍費份額了,因此控制守備師的規模是必須的。
而對守備軍將士進行持續的精簡裁汰,其實這事大楚帝國去年的時候就已經幹過一次了。
定都武昌的時候,當時的大楚帝國陸軍麾下的各守備師,每個師兵力大概都有萬人以上。
但是一番精簡後,基本上當時每個師都只剩下了七千多人而已,也就是說,當時大楚帝國陸軍基本上是一口氣裁汰了三分之一的守備軍士兵,並安排這些裁汰下來的守備軍士兵去屯墾或從事營建工作自力更生。
現在,隨著守備師再一次大規模擴充,羅志學把這一套路直接明確了下來。
免的以後這一大堆裝備冷兵器,沒啥戰鬥力,已經明顯落後時代的守備軍尾大不掉。
而當羅志學敲定了各省守備司令部,再一次明確了守備軍的使用思路後,大批的錢糧也是從江西北部以及中部地區裡被徵收起來,然後彙集到了大楚帝國官方手中用於支援下一步的戰爭。
因為攻佔江西中北部地區後,大量錢糧被彙集起來,財務部尚書黃誠宣最近幾天走路腰桿都直了不少。
在御前參務會議上,黃誠宣一臉笑容道:“這一次陸軍乾的漂亮,稅務部乾的更是漂亮,南下繳獲的各種戰利品以及抄沒的各頑抗權貴士紳的錢糧,各種物資折價下來,再加上現金浮財恐怕都超過八百萬兩銀子了,一點也不比我們之前在楚南收穫少。”
“而且其中相當多一部分都是寶貴的糧食,這一點更是難得。”
羅志學也是臉上露著笑容:“黃愛卿那人,還是知輕重,懂急緩的!”
黃祥斌率領第七師南下作戰,其實還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這個挑戰性並不是什麼軍事上的挑戰,而是經濟上的挑戰。
怎麼打,才能夠最大程度上保住並繳獲更多的錢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