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濟格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紅夷大炮他知道,更知道明軍裡裝備了不少的紅夷大炮,關外眾多城頭上的紅夷大炮更是他們東擄人的大敵。

如果不是這些紅夷大炮,他們早就拿下關外眾多城池,包括錦州這等戰略要地了。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東擄對紅夷大炮也是極為重視,崇禎四年的時候就嘗試過用俘虜的工匠仿製打造了紅夷大炮,還正兒八經的取名為‘天佑助威大炮’, 並設立了‘烏真超哈’,即炮兵部隊,並參與了大淩河之戰。

前幾年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一批明軍將領,陸續率軍投誠東擄後,又給東擄帶去了多門紅夷大炮以及一批製造紅夷大炮的工匠,使得東擄製造紅夷大炮的步伐也是上了快車道。

這讓東擄如今在作戰的時候,已經多有采用紅夷大炮助戰。

阿濟格作為東擄裡的高階將領,甚至這一次出關作戰,他們也是攜帶了多門紅夷大炮的。

只不過這一次出關因為路途遙遠,而且他們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去攻克那些堅城,只是很單純的為了劫掠人口牲畜錢糧,遇上防守強悍的城池也不會頭鐵的非得去打……

直接去鄉野劫掠它不香嗎?

因此他們攜帶的紅夷大炮也不算多,更多的還是為了預防萬一。

至於現在,這些紅夷大炮都還在中軍之中,他阿濟格可沒帶著這些沉重,機動不便的紅夷大炮來打這麼一場回馬槍。

真帶著紅夷大炮過來,等火炮抵達,對面的明軍早就腳底抹油跑了。

只是他沒有想到, 對面的這些明軍竟然一口氣拿出來了二十幾門的紅夷大炮。

雖然這些火炮看上去都挺小的, 看重量撐死了也就幾百斤, 和他們東擄裡廣泛使用的兩三千斤的紅夷大炮不太一樣。

但是這依舊是貨真價實的紅夷大炮啊。

而且最重要的是, 這些明軍是怎麼把這麼多的紅夷大炮拉著到處跑的?

拉著到處炮也就算了,他們東擄的紅夷大炮也是採用了大雙輪炮架,動用眾多騾馬也能拉著進行行軍,頂多就是速度緩慢一些而已。

但是,這些明軍把紅夷大炮拉出來後,直接就擺出來,都不用進行額外的加固,直接裝填並炮擊是什麼鬼?

這還是火炮嗎?

就算是鳥銃也沒這麼方便吧。

怪不得阿濟格對洪承疇所部的二十多門野戰炮有著疑惑,他們東擄人使用紅夷大炮的歷史也就那麼幾年而已,雖然採用了雙輪炮架加強了紅夷大炮的機動能力。

但是東擄裝備的紅夷大炮,其實和明軍的紅夷大炮也沒什麼區別,都是屬於非常典型的長管加農炮。

而這種火炮,本來就是安裝在戰艦上或城頭上的,根本就適合用於野戰。

哪怕是東擄換用了雙輪炮架,但是這種炮架也非常原始,作戰的時候可沒辦法和楚軍搞出來的新式炮架一樣,把前導車和火炮分離後,直接就可以進行裝填並開火。

在阿濟格的震驚中, 對面的明軍炮手陸續炮擊, 打的前頭衝上去的一支東擄騎兵還在幾百米外就死傷不小,被迫提前進行轉向了。

接下來阿濟格不死心,還想要進行進攻,而洪承疇所部那邊雖然有野戰炮助戰,但是說實話,這些明軍的炮手素質不咋地,命中的準頭非常有限,再加上以兩斤半野戰炮為主,在遠距離上炮擊威力有限,難以覆蓋整個戰場。

最關鍵的是,東擄兵力不少,而且殺回馬槍的東擄裡還有數千騎兵。

這些騎兵們的短途機動速度相當驚人,一面進攻受阻後,會迅速換一個方向繼續進行試探進攻,擁有幾乎絕對的戰術主動權。

一旦靠近後就會迅速採用騎弓拋射弓箭!

同時會有部分精銳東擄披甲戰兵上前,推著盾車殺上來。

上前到一定距離後,就會直接彎弓射箭,打的對面的明軍步兵是苦不堪言。

雙方激戰小半天后,阿濟格看見己方傷亡已經有兩百餘人,又得知山海關那邊過來的一支明軍,而且還是關寧鐵騎包抄到了西北邊,距離自家中軍很近的時候,猶豫了片刻,當即道:“撤!”

這支洪承疇所摔的中原明軍比預料之中的難搞,尤其是他們的那些小紅夷火炮打起來又快又狠。

東擄的兩百多傷亡,大半都是被明軍裡的這些小紅夷火炮所殺傷。

儘管之前的激戰裡,東擄也殺傷了至少大幾百的明軍,在戰損比上佔據了幾乎絕對的優勢,但是想要徹底的啃下這一支明軍恐怕也不容易,並且也需要更多的時間。

如今中軍側翼受到了關寧騎兵的威脅,也容不得阿濟格在這裡多耽誤時間了,他需要迅速返回並增援中軍,免的中軍被關寧騎兵所襲擊。

只是臨走的時候,阿濟格看著對面明軍陣列中的那些小紅夷火炮露出了惋惜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