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三十分鐘後19.30重新整理再看)(請三十分鐘後19.30重新整理再看)(請三十分鐘後19.30重新整理再看)

(請三十分鐘後19.30重新整理再看)

抵達九江城的頭三天時間裡,楚軍基本都是在構築前線壕溝,火力試探,打造攻城用的長梯、盾車等準備工作中度過。

(請三十分鐘後19.30重新整理再看)

他們甚至都沒有貿然對九江城外的明軍壕溝,堡壘等防禦節點發起進攻。

會議上,徐志賢詳細介紹了目前所瞭解到的明軍佈防情況:“根據我們之前得到的情報,再加上這三天進行觀察以及火力偵查所得知的情報,目前我們可以確認,史可法手底下的安廬新標軍就在九江城內,並且是所有主力都在城內。”

“之前我們在湖口偵查到的一支明軍新標軍,基本可以確認是應天巡撫麾下的新標軍,而不是我們之前所認為的安廬新標軍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目前九江城內部署有安廬新標軍的全部兵力,預估大概在六千到八千人之間。”

“此外九江城內還有大約兩萬五千人左右的明軍營哨兵,最後幾千人則是民夫青壯!”

“城內偽明軍總兵力在三萬五千人左右。”

“城內偽明軍在城頭上,一共部署了大約十五門左右的重型紅夷大炮,據悉這一批紅夷火炮,是偽明緊急從江南沿海部分炮臺、水師中抽調過來的,最小的也有五斤,不少還是九斤,十斤的重炮。”

“城頭上他們同樣還部署了一批較大口徑的將軍炮,佛郎機炮,城頭的整體火力不弱。”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偽明軍在城牆外的突出部堡壘上,也分別部署了十二門以上的兩斤半野戰炮, 這些兩斤半野戰炮不出意料, 就是安廬新標軍的野戰炮了。”

“這些兩斤半野戰炮配合偽明軍中大量的中小型佛郎機、攻戎炮、虎蹲炮等,將會給我軍在肅清城內突出部堡壘, 壕溝的時候,製造極大的威脅!”

“此外之前的幾次火力試探進攻裡,我們已經陸續發現了偽明軍在城外各壕溝等防禦工事裡,部署了至少兩個相當於我們團級的新標軍。”

”從偽明軍的火炮部署以及新標軍部署來看, 我們基本可以認定, 他們是想要利用城外的各種壕溝,堡壘等工事,再配合城頭上的重炮火力對我們進行攔截作戰。”

徐志賢說到這裡,一旁的李成通接話道:“這些偽明軍倒也是挺有自知之明的, 知道龜縮在城牆內根本不可能擋得住我們的猛烈進攻!”

“哼, 如果他們沒有城外的突出部防禦工事,我們的四十八斤臼炮能夠順利上前靠近炮擊的時候,區區城牆可擋不住我們。”

羅志學道:“情理之中, 永遠都不要低估敵人,我們在進步,他們也會學習進步。”

明軍在和楚軍的作戰過程裡,是有幾個非常明顯的階段劃分的。

早期的時候,也就是在鍾祥戰役之前。

明軍基本還是把楚軍當成了流賊,嗯,頂多就是實力稍微強悍一些的流賊來看待,因此戰術基本以野戰, 主動出擊為主。

陳永福率部出擊, 在趙莊戰役了慘敗、陳永福投降。

盧象升想要襲擊新野,進而遭到楚軍攔截, 最後在三袁莊戰役裡慘敗, 盧象升戰死。

左良玉、賀人龍圍攻裕州不成後,最後在裕州東郊和楚軍擺開了陣勢進行了一場面對面的會戰, 結果慘敗, 賀人龍當場投誠, 左良玉敗退葉縣。

經過這三場大規模的野外會戰後, 明軍方面基本是見識到了楚軍的強悍野戰能力,所以開始轉換策略, 以守城戰為主了。

不過這個時期的明軍守城,還是以傳統的守城作戰為主, 也就是主要依託城牆進行防守作戰,同時戰役時期的湖廣明軍也沒能得到大量紅夷大炮的配屬。

於是乎在後來的鐘祥戰役,漢陽戰役,武昌戰役等一系列戰役裡,明軍卻是發現他們的傳統守城戰術根本不靠譜。

而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楚賊大規模應用臼炮以及爆破加重甲突擊隊的戰術。

面對會爆炸的臼炮,明軍的傳統城牆並沒能提供太大的防護作用。

而面對爆破加重甲突擊隊的攻城模式,在被火炮全面壓制的的情況下,明軍也很難組織起來有效的反擊。

經過這一連串的失敗後, 楊嗣昌提出來組建新標軍,同時針對性楚軍的大量野戰炮以及臼炮在攻城作戰裡的龐大威脅, 針對性的改進了防禦戰術,開始圍繞著城牆修築大量的防炮工事,甚至是主動離開城牆, 在城牆外挖掘壕溝,構築堡壘等戰術節點以抵禦楚軍的火炮優勢。

這一戰術,在臨湘戰役裡第一次大規模使用, 後續又在長沙戰役裡繼續進行。

雖然在這兩次戰役裡,明軍依舊失敗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防禦戰術也的確給楚軍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而明軍方面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也只能繼續這麼幹。

總不能和楚軍打野外會戰,或者是傻乎乎的呆在城牆上挨炸,或者乾脆是躲在城牆後,然後等著敵人衝上城頭不是。

中原地區的明軍披甲率,可遠不如楚軍,真玩近戰混戰,楚軍的重甲突擊隊能把他們打出屎來。

這年頭的近距離混戰,盔甲就是王道, 個人武藝,勇氣士氣之類的在盔甲面前, 那都是渣渣……

但是, 明軍在九江城防禦作戰裡,還是對戰術進行了比較大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