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升官的路子看似通暢,前提是能做出成績來,並且還要活下來。

這幾年,死在戰場上各種參議,副使之類的文官監軍,鎮守多了去,而王興懷覺得自己怕是要成為下一個……

王興懷心思重重,總兵於修文也是心情非常不好。

他本來當著湖廣都指揮同知好好的,結果保賊崛起橫掃楚北。

他去年開始,就一直帶兵在楚北和賊軍打仗,打了一個又一個敗仗……

從襄陽一路慘到漢陽,漢陽失陷後,他帶著殘部幾百人渡江南逃,最後抵達嶽州。

抵達嶽州後,就有一群人想要把他逮捕下獄……

把幾千大軍丟的只剩下三百多人,而且打一次敗一次,朝廷自然要收拾他。

但是很快楊嗣昌上位。

這個時候他也算是迎來了轉擇點,楊嗣昌並沒有嫌棄他屢戰屢敗,認為這是保賊實在太強,於修文戰敗是情有可原。

同時楊嗣昌也比較欣賞於修文提出來的一系列說法:避免和楚賊野戰,同時在守城上也不能和一樣傻乎乎的守城,得構築大量的工事,尤其是楚賊的那種環形沙袋工事,用來防炮更是必須的。

這和主張效仿楚賊編練新標軍的楊嗣昌是非常合拍,於是乎楊嗣昌非但出面保下了於修文,甚至還持續重用他。

讓他先掛了個副將銜主持臨湘防務。

而隨著於修文到臨湘支援防務後,隨著臨湘城防體系逐步成型,守軍也從幾千人增加到一萬多人。

楊嗣昌再一次上書朝廷,保舉於修文為湖廣總兵。

當時湖廣總兵死在武昌後,這個位置已經空缺了好幾個月了。

那個啥,這畢竟是楊嗣昌抬舉的將領,而且麾下兵力已經一萬多人了,總不能還名不正言不順不是,最終朝廷就認下了於修文這個新的湖廣總兵。

但是於修文自己,其實對自己當上了湖廣總兵並沒有太大的喜悅,相反如果可以的話,他寧願不要當這個湖廣總兵也要遠離臨湘。

這楚賊之可怕,他比尋常人更加清楚!

如果可能,他不願意面對楚賊!

但是沒辦法,楊嗣昌賞識他,重用他,不顧他之前屢戰屢敗力保他不說,而且還力薦他一個敗軍之將當湖廣總兵。

當於修文坐鎮臨湘後,楊嗣昌在後方也是想方設法給他籌集糧草,調來兵員,就連派來當監軍的右參議王興懷,那都是於修文熟悉並交好的人。

遇上這樣的頂頭上司,於修文能怎麼辦?

他只能硬著頭皮幹下去!

事到如今,臨湘城已危在旦夕!

而且於修文很清楚,這城大機率是要守不住的,城破之後自己大機率是要死的。

但是於修文依舊沒有任何逃跑的想法!

楊嗣昌的恩情太重,他得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