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偽楚加稅(第1/2頁)
章節報錯
黃誠宣提出鑄造錢幣以籌集資金的建議,並不是空口無憑,而是經過了詳細考慮之後的提案。
而羅志學對他的提議也是表示了首肯。
實際上,還是去年的時候羅志學就指示過黃誠宣,對貨幣體系進行調查研究,籌備帝國貨幣的發行工作。
當時羅志學也提過了,透過新貨幣的發行也能夠籌集一部分資金。
因為發行貨幣的過程裡,不管是銅幣還是銀幣又或者金幣,都不可能是採取純銅、純銀或純金的方式,必然會加入其他部分金屬來降低成本,同時增加貨幣的抗磨損效能等。
也就是說,面值一文的銅幣,它的含銅量是不到一文的。
這裡頭的含銅量差距,就是鑄幣的主要收入了。
這一次,黃誠宣也是如此解釋道:“如今帝國控制區內廣泛使用的金銀和銅錢,金銀裡,黃金過於珍惜,主要是作為大宗交易使用,並沒有大規模流通,主要流通的還是銀子,而銀子也主要是各種不規則的碎銀為主,各種銀元寶因為數額比較大,也很少在市面上大規模流通。”
“我們可以採用工業部方面的剛推出的大型水壓機作為鑄造裝置,鑄造一種精美,統一規格,面值從一錢到一兩不同面值的銀幣,以取代現在的大量碎銀作為廣泛流通貨幣使用。”
“同時我們還可以採用同樣機器鑄造的銅幣,作為主要輔幣使用, 以取代現在各種繁雜的銅錢。”
“在這個過程裡, 如果我們措施得當,預計鑄造錢幣的收益不會太小,預測一個月也能夠獲益二十萬兩以上,一年下來, 應該能獲利兩百五十萬兩左右。”
黃誠宣還拿出了一個小木盒:“這是我們財務部鑄造的第一批樣板貨幣, 陛下請過目。”
說完,黃誠宣就把樣板貨幣送到了羅志學面前, 羅志學接過來看去。
只見木盒裡躺著大小不等的十枚硬幣, 其中一枚為金幣,四枚是銀幣, 四枚是銅幣, 這些硬幣和傳統銅錢不一樣,中間並沒有空洞。
羅志學拿起來了其中面值最大的一枚金幣,金幣正面中間,有著‘壹兩’字樣, 周邊有龍紋纏繞。
翻過背面看, 北部正中間是‘大楚帝國’字樣, 上方由‘大楚財務部承順二年造’字樣
而金幣的邊緣位置也有花紋, 這是為了防止有人在金幣的邊緣進行切屑牟利。
銀幣的紋路也是以龍紋為主,而銅幣的話, 為了控制成本, 花紋被省略, 背面為‘承順通寶’字樣。
面值和和字樣以及尺寸都不算出奇,實際上在去年的時候羅志學都已經看過並在多個版本里選定了最終版本了。
面值,新幣將會採用金幣、銀幣、銅幣相互配合的貨幣。
金幣只有一兩的面值, 重三十七克,這個金幣時間上不太可能在市面上大規模流通, 因為價值太大, 大機率只會作為儲備或大規模交易使用。
銀幣則是有一兩、五錢、兩錢、一錢的面值,一兩銀幣重量為三十七克, 含銀量為銀九銅一。
五錢、兩錢、一錢的銀幣, 則是均為銀七銅三。
銅幣則是有二十文、十文、五文、兩文、一文一共五種面值, 以銅為主料。
這種面值劃分, 還是延續了傳統的兩錢文這些貨幣單位,而銅錢的含銅量在制定上, 為了和銀幣進行搭配, 採取的是一兩白銀等於一千文承順通寶銅錢的比例。
制定這一比例, 也是為了結束目前民間各種亂七八糟的銅錢含銅量不一,以至於整個兌換體系混亂的情況。
如今大楚帝國控制下,各種亂七八糟的銅錢都有,而這些銅錢的含銅量、大小、重量還都不一樣,以至於整個交易體系非常的麻煩。
而羅志學希望透過一種製作精美,難以仿製、磨損的銅幣來結束這種銅幣亂局,為下一步的真正貨幣改革奠定基礎。
所以這一套新貨幣裡,其實羅志學最重視的銅幣這種看似面值很小的輔幣。
尤其是現在他手中的這枚新拿起來的一文面值的銅幣。
這枚銅幣一看就知道,乃是由機械鑄造的,而且還是大型機械直接壓鑄製造的,整個銅幣看起來平整光滑,甚至帶有光澤,同時花紋非常清晰。
不僅僅這枚銅幣如此,其他的五錢面值、兩錢面值、一錢面值的銀幣,還有面值兩文、五文、十文的這四種銅幣都是如此。
大楚帝國搞的新硬幣,屬於非常典型的工業產物,和手工鑄造的錢幣有著天然之別。
含銀量, 含銅量暫且不去說,只說這工藝就不是老舊銅錢所能相提並論的。
如果含銅量和含銀量不要太拉跨的話,那麼得到民眾的認可還是比較容易的。
好東西嘛,大家都不會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