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謝曉搏上校還加了句:“等總攻之日,我會親自實施爆破作業,退一萬步說,就算出了什麼意外,我也敢下軍令狀,絕對保證會有一處爆破點順利起爆!”

李成通見謝曉搏都說出了這樣的話,自然是閉嘴不談爆破問題了。

不過嘴上雖然不說了,但是他還是挺擔心爆破失敗的,因為預計第一波衝上城頭的兵力可都是他第一師麾下的將士精銳所組成的突擊營。

這要是因為爆破失敗而導致突擊營進攻失利甚至損失慘重的話,那麼損失可就大了。

但是人家謝曉搏上校都下軍令狀了,你還想咋滴……

隨後,又有其他人陸續提出了一些問題或疑惑,其他人也陸續解答或一起商議解決辦法。

不過總體上來說,真正有問題的也只是一些小問題,參謀部制定的作戰計劃整體上還是相當靠譜的。

畢竟參謀部那邊為了制定攻克武昌城的計劃,都已經提前一個多月蒐集各種情報,並作出了眾多推演以及想了諸多辦法了。

制定作戰計劃的人足足好幾十個人,覆蓋了作戰司,戰略司以及其他其他參謀部所屬的人員,同時後勤部也有派人參與。

這也是保鄉軍打仗的一個極大的特色,那就是由參謀部來制定宏觀戰略規劃以及大規模會戰的作戰計劃。

參謀部這個負責訓練以及作戰,制定大戰略以及大戰役的作戰計劃,這可比傳統王朝裡的軍事體系機構要完善的多。

作為對比,明廷那邊根本就沒有一個專業的機構來制定宏觀戰略以及大戰役的作戰計劃。

比如說目前明廷方面執行的圍剿流賊以及圍堵保鄉軍的戰略,那都是東拼西湊的。

楊嗣昌提出了一些建議,洪承疇也提出了一些建議,然後上頭的文官大佬們腦門一拍就給敲定下來了。

但是具體怎麼辦,不好意思,崇禎君臣可不知道也不懂……那還得前線的將領們自行想辦法。

總結起來就是上頭說歸說,但是不幹事。

下頭做歸做,但是也不知道該幹啥,最終只能自行其事。

參謀制度的良好效果,已經讓羅志學決定在師、旅、團三級部隊裡推行參謀制度了,為部隊主官們提供一個完善的參謀團隊幫他們出謀劃策,查缺補漏。

不過推廣參謀制度還需要等到打完武昌戰役再說,現在大軍已經動起來了,不適合進行太大的變動,以免延誤戰機。

而等到武昌戰役結束後,羅志學就會逐步開始推廣參謀制度,在師旅團三個級別的部隊上設立參謀長一職,再搭配若干專職參謀,組成一個個參謀團隊。

一場御前軍事會議結束後,羅志學也正是拍板敲定了最後的總攻時間。

後天。

也就是十月二十二日。

這個時間節點已經比較晚了,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對攻城也會越來越不利,保鄉軍必須加快行動儘快發動總攻。

十月二十一日工兵部隊報告,兩處秘密爆破地點已經埋設好了火藥,就等明天進行最後的放置引火繩並進行起爆。

也是同一天下午,羅志學接見了突擊營的營長以及其他軍官們,鼓舞他們計程車氣。

明天的攻城裡,突擊營將會是承擔最重要,也是最危險的任務,那就是在爆破成功之後第一時間衝上去發動攻城作戰,搶佔爆破缺口,迎接後方援軍抵達控制周邊城牆。

當天晚上,羅志學再一次召見了部分校級軍官,主要是明天發起攻城的各部軍官,同樣是為了鼓舞他們計程車氣。

一夜無話後,次日一大早,武昌城外突然就喧譁了起來。

大批的保鄉軍士兵營寨裡出來開始列陣,眾多保鄉軍士兵還直接進入了各交通戰壕向城牆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