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楊嗣昌奪情起復(第3/3頁)
章節報錯
陝西巡撫,右僉都御史甘學闊以及其他幾個人。
這些人怎麼說呢,也不能說他們沒本事,其實有些人本事是有的,而且還不錯。
比如陳必謙,這人之所以出名,那是早年疏論梃擊、紅丸案,後來因此被罷官,直到崇禎初年被起復,現任河南巡撫。
他是一個很好的科道言官,不畏權貴只為清名!
這人和玄默等巡撫經歷比較類似,擅長噴人,至於打仗嘛,這就是仁見仁智的事了。
還有陳新甲,這人倒是和軍務接觸比較多,常年在薊遼一帶的邊鎮任職,擅長後勤、營務等事,當初大淩河新城被破他也被罷過官,不過人家關係夠硬,愣是沒被擼下去,沒多久就起復了。
朱大典?這人很有意思,當山東巡撫的時候,因為平定登州之亂有功升為兵部右侍郎,今年二月份調任總督漕運兼巡撫廬、鳳、淮、揚四府,負責鳳陽一帶戰事。
這人指揮大軍還是挺有一套的,早些年把吳三桂等將領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不過坐鎮鳳陽的時候打的也不咋地,現在都因‘坐失州縣、平賊逾期’而被多次彈劾,這被貶職都近在眼前了……
甘學闊?這人之前先後當過浙江監察御史,江南提督學政,大理寺正卿等官職,擅賑濟,擅教育,擅吏治,據說名望極高,品德高尚。
只是吧,他以前別說帶兵了,連槍炮都沒見過……
鬼知道朝廷諸公怎麼想的,才會把這麼一個人派到陝西當巡撫剿賊的……
老老實實讓甘發揮所長,讓他治理地方或者玩吏治甚至教育不挺好的嘛,非要讓一個典型的文官去帶兵打仗。
於是乎老甘同學最近在陝西過的及不如意,剿賊剿不了就想著招撫,但是招撫也不成功,然後朝廷諸公們又不滿了……
放眼望去,明廷裡各省主持軍務的巡撫們,基本都是上述幾類人,當了巡撫玩軍務後,要麼力不從心,要麼瞎幾把亂搞。
如今面對湖廣亂局,朝廷諸公們乃至崇禎也是小心謹慎了,沒把上述的這幾個人直接提起來重用,而是考慮其他人,最後討論來討論去,就想起了丁憂在家的前宣大總督,兵部右侍郎楊嗣昌。
但是吧,想要起復楊嗣昌就得面臨一個嚴峻的倫理乃至更加嚴峻的政治影響問題,那就是隻能下旨奪情。
丁憂,這對於傳統的華夏王朝而言,這不僅僅是一個習俗那麼簡單,而是已經演變為一個政壇的慣例。
明王朝多次三番五次強調‘凡官吏匿喪者,俱發原籍為民’,‘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復’。
為的是什麼?為的是避免高官戀棧不去,為的是讓官員流轉起來,確保上升渠道。
因此奪情起復這種事,明清兩朝的皇帝一般都是能不用就堅決不用,一旦用了,甭管結局好壞,但是影響都極其惡劣。
今天你奪情起復,明天他也能奪情起復,最後大傢伙都不用丁憂了……
張居正就經歷過奪情起復,進而引發了當時明廷政治動盪,不知道導致多少人抗議,被罷官貶職。
所以想要起復楊嗣昌,哪怕是崇禎皇帝也需要冒著一定的政治風險。
但是吧……
崇禎皇帝不是普通皇帝,人家根本就不在乎什麼政治影響,所以一紙聖旨發下去後,就要奪情起復楊嗣昌。
對此,朝廷裡議論紛紛,然而誰也沒能改變崇禎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