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稅,保鄉軍是認真的!(盟主‘炁·常清常靜’加二更)(第2/2頁)
章節報錯
同時大將軍軍府通訊處所發出的密令,優先度高於友軍通訊密令,這是避免敵軍繳獲了友軍的密碼本後,假傳密碼信導致友軍中招!
同時,保鄉軍的密碼本,哪怕是沒有發現洩密,也會定期更換並銷燬原有的密碼本。
並且羅志學直接對各旅下達了嚴令,如戰事不利,第一要務就是銷燬密碼本,避免密碼本洩露。
安永多派遣出城的傳令兵就算遭遇不測,攜帶的密信被明軍繳獲了,左良玉看著一堆毫無意義的數字也得抓瞎!
保鄉軍為了軍事通訊的有效傳遞,避免訊息洩露甚至被假冒,掉包的情況,搞出來這麼多看似複雜的程式,也不是羅志學自己多此一舉,實際上明軍那邊也廣泛使用各種不同的書信加密方式,保鄉軍之前也試過抓獲了明軍的傳令兵並搜出來了書信。
但都是清一色的加密書信,根本看不懂……
別說現在的明軍了,就算是幾百年前的宋軍也大規模使用字表密信體系呢。
至於各種泥封、臘封更是幾千年前就已經有了,不是什麼新鮮玩意。
軍事情報的通訊安全,古今中外都是非常受重視的,保鄉軍只是其中之一,並且玩的更加深入一些罷了。
上河鎮的保鄉軍通訊處以及情報科的人員確認了外圍包裝的確是第四混成旅所發出的密信後,直接安排人手飛馬傳遞,爭取最短時間內把這封密信傳遞到羅志學手中。
不過等騎手狂奔離去後,小小的上河鎮又恢復了平靜,如果從外面看,不會發現此地和尋常集鎮於什麼區別。
但是,這個小集鎮正是保鄉軍上河鎮衙門的所在地,現在如此平靜,甚至連保鄉軍特有的保字旗都沒掛起來,那純粹是因為二十里外就有大量明軍,而附近也經常有明軍騎兵以及小規模的徵糧明軍出沒。
為了避免引來大規模明軍來攻,上河鎮衙門不單單把標誌性的保字旗收起來了,連鎮招牌都收起來了,基本上轉入了半地底下的活動。
上河鎮屬於裕州方城縣所屬,統轄著附近大小一共十三個村。
儘管保鄉軍幾天前才拿下裕州城,也沒能控制裕州下屬的另外兩個縣,即舞陽、葉縣兩縣,但實際上半個月前保鄉軍就已經正式設立了均州衙,並設立了方城縣、舞陽縣和葉縣三個縣機構。
同時也對開始對已經控制的方城縣區域設立更下一級的鎮、村級機構。
上河鎮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幾天前明軍殺到裕州城下後,開始大勢派遣零星士兵到處劫掠,徵集糧草,為了避免引起明軍的注意,進而遭到覆滅之禍,剛設立沒幾天的上河鎮衙門也不得不轉入地下活動。
這也不是個例,很多在保鄉軍現有控制區邊緣地帶,或者是靠近保鄉軍控制區的明軍控制區裡,都有這種處於地下狀態的鎮甚至縣級衙門。
比如說均州下屬的舞陽和葉縣兩個縣衙門,目前都處於地下活動狀態,更加談不上什麼統治。
如今的舞陽縣衙門偷偷摸摸設立在舞陽城內的某個民宅裡,人員也就只有那麼七八個人,而且其中兩個還是前徵糧處,現稅務部派過來的稅務官員。
現在舞陽縣衙門的工作也不是什麼治理地方,而是配蒐集各類情報。
不僅僅是軍事情報,其他的內政情報也蒐集,以為後續大軍攻佔舞陽,舞陽縣衙門正式施政後提供基本的情報基礎。
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提前摸清楚各士紳大戶的情況,以便為後續收稅徵糧提供基本的情報支撐。
這就是為啥稅務部會提前派遣稅務官員過來的緣故,他們想要在大軍拿下舞陽後,第一時間抄家滅族查封各類資產,並迅速展開稅收工作,就必須提前蒐集舞陽的情況,那些人錢多可以抄家,那些人天地多可以多收稅,都要提前做到心中有數。
要不然的話,稅務部也不可能收起來這麼多的稅收,查封這麼多的資產。
稅務部要是沒點本事,不幹出點成績出來,憑什麼讓羅志學多次增加稅務部的稅務經費啊!
現在保鄉軍下屬的諸多體系裡,稅務部的經費,是僅次於軍費的。
其他各機構都是苦哈哈,連個溫飽都難的時候,稅務部已經是大規模招兵買馬完善各級稅務機關,甚至開始組建自己的稅務調查部門乃至稅務執法部門了。
得益於龐大的經費支撐,稅務部所屬的官員以及僱員,也是僅次於軍方人員。
目前僅僅是南陽府一地的稅務部官員以及僱員,總數人就超過兩千多人,比其他南陽府內的各級行政衙門的人加起來還要多……
毫無疑問,這是非常不正常的,但是現在南陽府也好,襄陽府也好都屬於局勢不穩定的狀態,保鄉軍剛攻佔這些地方沒多久,還無法形成有效的統治,更別說穩定收稅了。
想要收稅,少不了要花費更多的人力物力甚至暴力!
等後續南陽府的局勢穩定下來後,稅務人員也會下降到合理程度。
而這也證明了這一點:
收稅,保鄉軍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