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裡不是讀聖賢書的地方嘛?大家都是飽讀詩書之輩,怎會輕易打架呢?”

楊志輕輕一笑,壓著聲音說道,“讀書人喜歡爭辯,辯著辯著,又想起自己有修為,打架不就很正常了。”

“就是說吵不贏就動手的那種?”

楊志嘆道,“誰說不是呢,也就是他們這些學子金貴,否則我們大理寺怎麼可能理會這些個屢教不改的人?”

聽楊志這語氣,這國子監平時沒少給大理寺找麻煩。

“這次命桉也是他們打架失誤嘛?”餘乾好奇問道。

楊志搖搖頭,“這就不清楚了,不過應該不是內部原因。真是內部這種原因,也不能上報到我們這邊的,等到了那就清楚了。”

餘乾點點頭,不再問話。

行駛了約莫半個時辰,才算到了國子監。

國子監是大齊的最高學府,開國之初就一直存在。

這麼多年下來,從國子監裡不知道走出多少官員,更有數不清的文學巨匠,那些流傳千古的詩文,策論,國則等等大多出自國子監之手。

可以說,這是大齊學子們心中的聖地,讀書人畢生追求的地方。

地位之超然,天子見到國子監的祭酒都要執弟子禮。

國子監成立之初,學府一直設立在內城裡,離皇宮一步之遙。

後來遷移出去,說是在皇宮之下,學子的文章匠氣太重,要貼合天地方為自然之道。

遂,就搬到了北城外的一處山清水秀之地。

這塊山谷之地名為陽明谷,方圓十里全都化為國子監的禁地。

辛辛學子就在這人傑地靈之處研究學問。

餘乾駕車來到這山谷外的時候,被眼前的景色給吸引住了。

一座高大的木門立在那裡,非常樸舊,國子監三個字都依稀有些看不見了,但是內力的凌厲筆骨依舊像是穿透歲月,直擊人的心神。

周圍百花盛放,竹林蔥鬱,蟲鳴鳥叫之聲不歇,更有流水潺潺而過,確實是個藏風聚水的寶地。

木門後有個茅草屋,一位老人家躺在搖椅上休憩,見到大理寺來人只是抬了下眼皮,就又闔上雙目。

公孫嫣當先走了進去,輕車熟路的往內裡走去。

餘乾默默跟在後面,打量著四周,山林間並沒有成規模的建築。

各種形態的建築零星錯落的落在谷裡,掩藏在山裡之間,有茅屋,有竹屋,有木屋。

全然憑藉個人喜好在這結廬而居,很有個性,算是國子監的一道風景線。

這裡的道路同樣不算平整,沒有特地修建,但是路面夯實,明顯就是靠人經年累月的行走出來的。

一路前行,餘乾被這陽明谷的清靈氣息沁的神思通透,路上更是沒少看見穿著國子監衣服的學子在各個地方,用各種姿勢搖頭晃腦的看著書。

這裡平靜祥和,哪裡有半點發生命桉的樣子?

餘乾帶著疑惑,和公孫嫣來到了一處雙層木樓前。

這裡是國子監的執事堂,負責這邊的大事小事。

剛到這邊,一位留著三縷長髯的中年男子就走了出來,直接作揖道,“卻是公孫部長親自前來。”

“範先生客氣了,帶我們去桉子現場吧。”公孫嫣點頭澹然道。

這位範先生也是辦事利索之人,直接帶路往右側走去。

“楊兄,我此前一直聽說國子監的人注重靠讀書漲修為,不得解。看這位範先生,蘊斂精氣,明顯修為不俗的樣子,這也是靠讀書讀出來的?”餘乾小聲的問著身側的楊志。

楊志回道,“這個,我也確實不懂,對於讀書人這條路,我確實沒怎麼了解,只知道他們這些年用嘴用筆殺人,很是厲害。”

這時,稍領先兩步的杜晦轉頭看著餘乾,說道,“讀書人讀的是浩然正氣,修為的長進也是靠這浩然正氣。

但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用這浩然正氣來提升修為。

還是要看個人的修行天賦。就算有的讀書人,雖然讀出通天的浩然正氣,但卻無法轉化為修為。有的讀書人修行天賦高,讀書的領悟力卻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