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434章 骯髒的心術(第5/6頁)
章節報錯
區區南陽三州之地,對朕來講也不是不能接受。於理於法,都在朕這邊。
若是他朱煜真的做出什麼愚蠢的事情,大齊所有藩王便可共擊之。朕平時對他朱煜寬宥只是因為他是大齊的柱石大臣罷了。”
“陛下仁厚,下臣代王爺謝過陛下。”杜如寒先是作揖拜謝,而後又道,“下臣自然也是不想見到王爺冒進。
但是南陽大軍畢竟過多,世子在軍中的聲譽又好。下臣是擔心這件事若是傳回南陽,恐部分將軍不管不顧,直接冒進。
若發生這樣的情況,那對大齊而言也是極不好的。到時候周邊各國虎視眈眈,對陛下而言想必也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嗯,若是因為這樣的事導致我們君臣離心,從而讓南境陷入不穩定之中。若真如此,那就是朕對不住南境的黎民。”李洵只是澹澹的說著。
“朱辰所為,死罪難逃,故而朕才下此道聖旨。然,念南陽王朱煜鎮守邊疆有大功、膝下又只此一位子嗣。朕也不忍心讓朱煜斷了後。”
說到這,李洵頓了一下,最後補充了一句,“朱辰死或者不死,決定權在朱煜手上。”
“請陛下明言。”杜如寒問道。
李洵道,“大齊南境的安定問題,是朕一直苦惱的事情。那邊的不少藩王都對朕陽奉陰違,著實難以處理。
唯有南陽王朱煜對朕言聽計從,實乃是大齊的肱骨大臣。”
杜如寒抱拳附和一句,“王爺對陛下的拳拳之心,下臣都看在眼裡、”
李洵繼續道,“所以朕想和朱煜成立一個攻守同盟的約定,五年之內保證南境的安定繁榮,不得發生任何動亂,讓朱煜約束好手下,不要發生任何冒進之類的問題。”
杜如寒陷入了沉思,李洵話裡話外的意思已經非常明朗了。我可以不殺朱辰,但是你朱煜必須得乖乖的守在南陽,五年內不得做任何侵犯的事情。
其實這五年之約表面上看是對這位剛登基幾年的帝王有利,但是實際上,對南陽也是一個難得的能休養生息的機會。
南陽吞下幽州和幷州才不到半年時間,本來就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消化。有充足的時間厲兵秣馬才能更好的圖謀後續。
但總體來講,對大齊這邊的利更大。畢竟這是一個傳承超過千年的大國。若真的能保證南境五年內平穩。
那絕對是一個利好的事情。以李洵的能力說不定真的能慢慢的將內憂外患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之下。
到時候,對南陽的大計就會有更大的阻礙。
從這些方面來講,杜如寒不願意讓南陽和大齊簽訂這樣的盟約。
但是沒辦法,鄭化一事直接讓自己這邊被動起來。理法都站在李洵這邊,就算他真的將朱辰斬了,天下人也不會覺得有問題。
那時南陽要想打著報仇的名義北犯,絕對師出無名,天下人將共擊之,對南陽而言就很難成事。
畢竟一地抗一國,目前來講確實難了一些。
所以,李洵還這真不會怕斬了朱辰會帶來國本大動亂的問題。
從這點來看,就必須要答應李洵的這個要求。否則朱辰必然會死。唯一的南陽世子不能死,這是底線。
要是朱辰真死了,南陽王無後,到時候南陽各個系的大軍將不可避免的滋生異心。
“回陛下,下臣代表王爺願意同陛下籤署這樣的盟約。”杜如寒最後還是抱拳回道。
“不需要過問下朱煜?”李洵雙眼半眯的問著,“三天時間也足夠你們通訊了。”
“下臣不才,平時就掌管著南陽方面的大小政事。事急從權,下臣現在的意思也能代表著王爺的意思。
王爺愛子心切,又對陛下忠誠。守護南境本就是王爺的分內職責。所以沒有任何不答應的理由。”
“嗯。”李洵澹澹的點了下頭,“稍候我會讓人擬定盟約,到時候你傳訊給你家王爺。風頭過後,朕會將盟約昭告天下,並加賜南陽王朱煜定安王的封號”
“下臣遵旨,替王爺謝過陛下。”杜如寒作揖道。
“朱辰我已經從大理寺調到刑部那邊去了。”李洵澹澹的說著。
“下臣明白。”
李洵雖然未把話說透,但杜如寒自然明白。朱辰只要不在大理寺,那一切就好辦。
畢竟大理寺的高手如雲,根本無法強行劫人之類的。
但是刑部就不一樣了,刑部只是一個普通的刑事部門。裡面並未有太多的高手守護。所以李洵的意思就是說。
路我給你了,能不能把人救走就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