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乾問道,“這陛下如何會答應?”

“必須得答應,這是大理寺全體的意思。”褚崢用篤定的語氣說著。

餘乾壓低聲音說道,“褚公,這算是逼陛下做抉擇嘛。萬一陛下大怒,降罪大理寺該如何?”

“怎麼,年輕人比老夫還畏首畏尾?”褚崢反問了一句。

餘乾如常回道,“我自然不會畏首畏尾,我巴不得這樣,褚公既然做了這樣的決定,我肯定無條件支援的。”

“褚公,我也陪你一起去吧。”餘乾說道。

“不用了,這種小事,就不需要你露面了。”褚崢直接擺手拒絕,然後大踏步的往外走去,同時說道。

“你把顧老送到英靈堂那邊,我就先進宮去了。”

看著褚崢的背影,餘乾還是沉默了下來。

他自然知道這不是小事,也知道褚崢不讓自己一起去的原因,就是想保護自己。

這件事其實就是在對李洵逼宮。若是李洵不答應,那就失了大理寺的心,大理寺的心都失了。那對大齊而言,他李洵的威望絕對有著不可彌補的損害。

因為大理寺是孤臣,是整個大齊最護佑皇權的機構。天子若是慫的連有“謀逆之心”的藩王世子都不敢殺。

那大理寺還有何信念護佑皇權?千千萬萬個機構還有何堅定的決心站在天子這邊?

你李洵才是大齊之主,對待藩王卻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讓?

或許朝中重臣能理解李洵的行為,但到了下面呢?那些簡單的千千萬萬的百姓該做何想?

那些不懂政治的樸實的大理寺執事和萬千基層官員又該作何想?

民心、人心要是徹底散了,那一切就無解了。

所以褚崢出面把事情鬧大,那李洵就不得不表態,必須得斬朱辰。否則沒法交待。

可一旦要是斬了朱辰,斬了南陽唯一的世子,那南陽方面和大齊就成了不可調和的死局。

南陽王必反,並且出師有名。

這對李洵而言是最不想看到的,現在大齊危如累卵,是要時間喘息,要是南陽王在現在就反了,到時候內憂外患,整個大齊就危如累卵。

這也是之前那血巫一桉,哪怕戴綠帽,哪怕南陽王不把李洵放在眼裡,他李洵還依舊忍氣吞聲的根本原因所在。

所以,一旦褚崢帶頭“逼宮”,那就是把李洵架在火上烤。

試問到了這個地步,天子又如何不跟大理寺心生嫌隙。

褚崢肯定是知道這點的,但是他又必須得站出來,因為顧老死了。幾乎受所有大理寺執事愛戴的顧清遠死了。

血債不血償,大理寺的人心和維持千年的理念也就散了。

所以這件事不論是對褚崢,還是對李洵,都是舉步維艱的局面。

褚崢不讓餘乾一起去的原因也就在這。不能讓這位大理寺未來的希望在天子那邊留下這逼宮的印象。

心思玲瓏的餘乾自然能想通透這些,局面到了這個層次,就不是他個人言語能決定的。

褚崢出面是必然也是必須的,而他自己也只是需要堅定的站在大理寺這邊的立場便好。

餘乾蹲下來,最後替顧清遠整了整衣裳,然後將這位乾瘦的老人家背在背上,慢慢的踏在一地花瓣上往外走去。

院子離英靈堂很近,穿過一條僻靜幽深的小徑便是了。

餘乾被這顧清遠走在小徑上,一步一個腳印。

“你說你,都七十多歲了,還喜歡逞英雄,這下以後再也逞不了吧。”

“好好休息吧,大理寺會越來越好的,這點,我拿性命跟你保證。”

“當然,歸藏以上的世界我也會替你這個老人家好好瞧瞧的。”

“歸藏我必上,而且不會有太大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