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弄民居景區邊上有一條小街叫衚衕裡,衚衕裡中段正好有一條小巷,窄窄的,不長,盡頭是公共廁所,巷口原來有一個郵政報刊亭,現在基本廢棄。

但這一條正契合了《阿梅》裡地場景,《阿梅》劇組租了下來,稍家修飾,就能跟劇本里的場景吻合。

為了找這一條巷子,柯安等人也是花了不小功夫的。

劇組又在不遠的一家旅社包了幾間房,供工作人員和演員休息。

旅社就叫衚衕旅社,顧長安住在三樓的標間,跟他同住的是演齊寶亮的演員,李樂正。

看著面熟,但具體演過什麼角色想不起來,影視圈這類演員特別多,有一個統一和稱呼:普通演員,但這裡面常常臥虎藏龍。

顧長安第一次見到李樂正,印象就特別深刻。

因為就在本地,顧長安這回過來沒有帶太多的行禮,就是一個包,一點換洗衣服。

提著包,顧長安剛一推門,就聽到“我靠”一聲,接著是‘光當’的聲音,然後顧長安對上的是一雙赤紅的眼,那雙眼淡漠的看了顧長安一眼,就起身,一手拿著打火機,一手從兜裡拿煙,跟顧長安擦肩而過,走到走廊的盡頭的小陽臺處,點著煙,就吞雲吐霧起來,整個人顯得一種特別的挫敗和頹喪。

顧長安手裡還提著包,先回退一步,看陽臺上那處身影,然後踮著腳進門,不踮著不行啊,一地碎瓷。

桌上,各種瓷碗,茶杯,還鑽頭,磨刀等,一邊椅子上,還掛著幾塊抹布。

“這……什麼情況。”顧長安問身邊送他上來的應權。

“他在這劇裡是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齊寶亮,另一個是齊寶亮爺爺老鋸子,家裡是祖傳的鋸瓷手藝。齊寶亮一個混子,手藝潮呼,不需要太大講究。但老鋸子不一樣啊,那是這個行當的頭面人物,這片裡面拾荒老太有一段回憶,就是她跟老鋸子年輕時那點相遇卻又錯過的緣,其中有一段老鋸子的戲,就是在街邊給人鋸瓷。這一段,老柯要用黑白片來表示,你也曉得,黑白片那特講究細節,對鋸瓷的技術要求,那就不是普通兩下就可以的,老柯講,得練,但這東西也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大成的,結果,這人都要給逼瘋了。”

應權搖搖頭,但老柯就這脾氣,說完,應權還輕拍了一下顧長安一下,意味深長的說:“加油!”

外人不知道,他們這些人最清楚,當老柯講‘要試戲’的時候,那個角色往往是最簡單的。

當老柯講‘試個屁’的時候,那就是老柯要搓磨人的時候,說明角色很複雜,不是試一下戲能解決,之前三子的演員,就是受不了撩挑子的。

顧長安便也嘖一聲,暫時不予置評。

然後直接進屋,開始收拾起來,屋裡實在太亂了,顧長安雖然從小跟爺爺長大,但小時候爺爺只能顧著小胖,顧長安這邊,一切生活都是自己打理,倒也養老成了他一定自律的習慣,受不得這麼亂。

這時,李樂正回來了,顯然也緩過神來了,看到顧長安正在收拾,一臉不好意思,也連忙拿了掃把過來,兩人一起把屋子整理清爽,李樂正才哈哈一笑顧長安自然介紹:“不好意思,失態了,我,李樂正,飾演齊寶樂的。”

這時候的李樂正爽朗的很,但顧長安卻記住了他之前那個淡漠的眼神。

為什麼淡漠,因為專注而淡漠。

當一個人專注於某一件事情的時候,那他對周圍其他事情的反應就會是淡漠的。

顧長安覺得這個淡漠的眼神應該出現在三子身上。

“我,顧長安,飾演三子的。”顧長安也笑著介紹道。

《阿梅》這個片子是沒有男主的,若真要定一個男主的話,那就是齊寶樂。

整個片子就是沿著齊寶樂的發跡線展開的。

起先,齊寶樂就是一個混子,一個吃軟飯的,在這個階段,他對三子即嫉妒又防備,因為三子的粥鋪似乎還挺能賺點錢,另外三子那雙賊眼老是偷看他老婆曉晨。

不怕賊偷,就怕賊掂記著,這是齊寶樂常掛在嘴裡的一句話。

第二個階段,齊寶樂在一個巧合的機會用鋸瓷手藝修復了博物館一隻清代花口杯,從此揚名,電視臺還專門採訪他,他成了一個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