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大歌劇院(第2/2頁)
章節報錯
時代大劇院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大量使用了兼顧採光和裝飾性的玻璃磚外立面,外觀看上去如同一朵含包待放的巨大蓮花,在月光和街燈的映照下,流光溢彩,熠熠生輝。
朱利亞諾勳爵在歌劇院二樓有一間專用包廂,高飛等人一坐下,侍者就送來精美的果盤、點心、糖果、紅酒和當晚的劇目單。
今晚上演的劇目,是一出長演不衰地經典歷史悲劇,據說是根據海藍王國一段真實的近代史改編而成,名為《時代之淚》。
這出歌劇的時代背景,離現在並不遙遠,就在上個世紀末,如今五六十歲的老人,都曾親身經歷過那段戰火紛飛、可歌可泣的歷史。
歌劇的序幕,發生在1580年代。
當時海藍國內的左派政黨,自建立以來第一次獲得組閣執政的機會,上臺後立刻推行該黨最重要的執政綱領——廢除莊園主的封建特權,以及爭議最大的販賣和蓄奴制度。
圍繞這一政策,整個社會發生了撕裂,工業相對發達的北方地區,以工廠主出身的議員們為首,大聲疾呼解放奴隸,而以莊園主為骨幹的南方派議員,則堅決抵制廢奴運動,聲稱所謂的“解放奴隸”,就是試圖竊取他們“神聖不可侵犯的私人財產”。
雙方矛盾愈發尖銳,從議會的唇舌之爭,報紙上的筆戰,逐漸演變成了暴力衝突。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支援廢奴的北方改革派和堅持傳統的南方保守派,必將發生一場內戰。
在這種局勢下,偏偏國王陛下還是一個尚未成年的孩童,不能指望這個七歲男孩登高一呼,憑藉王霸之氣懾服對立的雙方,整個國家也就朝著內戰的方向一路狂奔。
歌劇第一幕的舞臺,位於南方某大莊園。
男主角亞伯拉罕是莊園的繼承人,從他的利益出發,按理說應該支援蓄奴制度,然而這個在大學裡接受過新式教育的青年,立場卻完全站在了北方老那一邊,竟然試圖在自家莊園裡進行一場解放奴隸的社會實驗。
亞伯拉罕這種離經叛道的做法,遭到父親的嚴厲斥責,也被鄰里相親們視為異類。
苦悶的青年,覺得自己的理想在家鄉無法實現,打算離家出走,去北方參加轟轟烈烈的廢奴運動。
離開故鄉前夜,他與女友最後一次幽會。
那個深愛著他的女人,在這個灑淚而別的夜晚,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給了戀人。
亞伯拉罕離家不久,昔日的女友就被父母催婚,要求他嫁給另一個年少多金、更重要的是尊重傳統的南方地主少爺艾希禮。
可憐的女人放不下亞伯拉罕,索性把心一橫,私下裡去找那個熱烈追求自己的艾希禮,把自己與亞伯拉罕相愛的事情告訴了他,請他不要強人所難。
沒想到那個小夥子不僅痴情,還很寬容。當即表示理解她的苦衷,願意繼續等她。
假如將來亞伯拉罕放棄與她的婚約,不再回來,但願姑娘能考慮一下自己這個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