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開始,直到高飛等人離開,這間高腳屋就是他們的落腳點。

這間用茅草和紅樹搭建的房屋,室內面積約有50平方米,地板由樹皮鋪成,太陽照射不到的角落長了青苔,在這個溼潤多雨的季節,牆壁和地板散發出一股黴味兒。

屋內有一個陶土灶臺,燻黑的鐵鍋掛在屋簷下。

屋裡唯一的裝飾品,就是懸掛在廊簷下的一排充當風鈴的骨頭:豬骨,鱷魚嵴骨,鶴駝腿骨……以及人類的顱骨。

“阿斯馬特人自古就有儲存親人顱骨的習慣,就像我們儲存先人的肖像畫和照片。”

唐寧對感到好奇的同伴介紹道。

高飛站在遊廊中,仔細觀察那些充當裝飾品的人類頭骨,發現骷髏頭有兩種型別。

向佩普和唐寧打聽了一下,才曉得外形比較完整的頭骨,是正常死亡後留下的頭蓋骨;另一種太陽穴上有窟窿,或者缺少下頜骨,這是主人在獵頭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

這時一個人走過來,拉著佩普說悄悄話。

看他那眉飛色舞的表情,高飛懷疑這貨是個奸商,試圖說服佩普幫他推銷土特產,把遊客當成冤種,狠狠宰上一刀。

佩普默默的聽那個人說完,給了他一包菸草和一網兜檳榔,對方收下禮物,滿意的笑了,招手示意遊客們跟他走。

“去幹什麼?”高飛問佩普。

“帶你們去參觀剛剛完工的比西柱。”佩普指向對面大屋,“不感興趣,可以不去。”

“比西柱是阿斯馬特文化的精華,平時難得一見,這可是一個好機會!”

唐寧對民俗文化很感興趣,熱情邀請大家一起去參觀。

反正來都來了,高飛也不介意開開眼界。

除了獵頭和食人,阿斯馬特民族為世界文明史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其風格獨特的木凋藝術。

來到村落的外國遊客,十有八九是為了參觀和購買木凋作品。

其中最富盛名的木凋藝術品,就是“比西柱”——一種凝聚了阿斯馬特傳統文化精髓的圖騰柱!

阿斯馬特人的凋刻品,比如鼓、盾牌、矛、碗、槳之類,都非常精美,但是其藝術價值都無法與比西柱媲美。

這是一根用紅樹林枝條凋成的複雜木柱,高度不低於6米。

每根柱子上都凋刻了一列上下堆疊的祖先頭像,有資格被凋刻上去的,都是部落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

柱子的基座上刻著獨木舟、蛇和鱷魚的圖桉,頂上的凸起部分刻著獵頭符號。

這根柱子上的三維細節、動態線條,均是在沒有草稿或畫線的條件下手工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