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19(2d8+6)

速度:步行30尺

防禦:18(敏捷+4,護體真氣+4)

近戰:短劍(武藝)+6(1d6+4穿刺/揮砍),徒手打擊+6(1d6+4鈍擊);太陽拳+6(3d6+4光耀鈍擊,附加致盲/強韌DC16)

遠端:30尺投擲匕首+6(1d4+4穿刺)

屬性:力量14,敏捷18,體質16,智力10,感知18,魅力15

豁免:強韌+5,反射+6,意志+6

技能:體操+6,隱匿+6,察覺+6

感官:被動察覺16

特殊能力:氣池(36點/天;充足光照下武技消耗真氣1點),武藝(徒手傷害1d6,武僧武器和徒手傷害+1d6/4級;可用敏捷替代力量進行攻擊和傷害檢定;每輪附贈動作可進行一次徒手打擊),護體真氣(無甲時,防禦+感知修正),忍受環境(項圈),警覺(先攻優勢,免於突襲)

特殊攻擊:疾風拳(1點氣,附贈動作發動2次徒手打擊),太陽拳(1點氣,徒手攻擊+2d6光耀傷害,附加致盲,強韌DC16);晝明結界(4點氣,自身20尺擴散晝明效果,光系武技攻擊檢定優勢;持續1分鐘/等級);撥擋飛彈(遭受遠端攻擊時,若未被命中,則花費反應動作將之反彈回去)

……

武僧的職業能力,比同等級的狂戰士更復雜,上手難度也更高。

武僧的核心能力“真氣”,相當於法師的魔力,是一種用來發動特殊武技的超自然能量。

真氣儲藏在氣池當中,也可以稱之為“氣海”或者“丹田”,總量=武僧等級×感知屬性。

某些武僧宗派還擁有獨門心法,比如蘇摩出身的“陽炎宗”,在光照充分的環境下施展武技,消耗的真氣1,但是至少也要消耗1點真氣。

武僧內外兼修,既要鍛鍊肉身,也要潛心於精神修行,尤其是感知屬性的提升。

感知越高,武僧的氣池容量就越大,還能真氣外放,提升防禦力和破壞力。

真氣凝於體表形成一層無形的護甲,即為“護體真氣”,防禦力等於感知屬性修正。

需要注意的是,武僧只有在不穿實體甲冑的前提下,護體真氣才能發揮防禦效果。

人們通常認為武僧都是空手格鬥專家,這並不完全正確。

其實武僧除了拳腳功夫,也可以使用武器戰鬥,只不過武器型別受限,只能使用分量較輕的簡易武器和短劍。

武僧擅長將真氣灌注於拳腳和武器當中,提升威力。

修為越深,武藝就越精湛,體現在遊戲資料上,就是徒手打擊和武僧武器的傷害骰隨著武僧等級的提升而增大。

當一位武僧升到17級的時候,武藝水平就達到了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的境界,隨手揮出灌注真氣的一拳,基礎傷害骰高達5d6,破壞力堪比小口徑炮彈!

武僧至少有一隻手空著,就可以用灌注真氣的手指嘗試彈開敵方射來的箭矢甚至槍彈,將之反轉回去,使射擊者自食其果。

發動“撥擋飛彈”這項武技,需要花費一個“反應動作”。

通常情況下,武僧在戰鬥中每輪只有一次反應動作,如果用來“撥擋飛彈”,就不能再發動“藉機攻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