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徐公元直(第2/2頁)
章節報錯
林默正在百口莫辯時,徐庶急忙趕到。他聽到衛兵發現刺客的訊息,又不見了林默蹤影,便急著往此處趕,果然見到了林默這個定時炸彈。
“狗兒,這是將軍府,亂跑小心你的腦袋!”他一腳踢在林默屁股上,林默順勢抱頭哀求:“叔哎,我就是想起來地圖沒拿!你跟他們說,我不是壞人啊!”
夏侯楙和徐庶對視一番,徐庶當即解釋,林默是自己的親眷隨從,並非壞人。
夏侯楙沒有計較,只是看了眼林默,然後擺手道:“老師,帶著你的孝順侄子回府去吧。程武你也回吧,今天諸位都醉了。”
回到徐府,林默仍心有餘悸。
“你可是太莽撞了,即便夏侯楙庸碌,可是你在書房外竊聽,被人抓住先斬後問是一點都不冤枉。”
徐庶埋怨著林默,但是仍坐在案頭,略作思忖,抬筆寫下一道道軍令。
“你既然不信我,那我就先當著你的面將軍令擬好,發往軍中,你看可還誠懇?”
林默被徐庶救了一命,對這位老人的信任已經樹立。即便在一開始對方有過反覆,但是畢竟是在曹魏多年的老人了,誰也不能要求他和蜀中的年輕將領們一樣對大漢永遠保持忠誠與無私。
更何況,夏侯楙和程武的對話中已經充分顯露出,夏侯楙無力統領關中諸將,他既不能用威嚇手段按住老將,又不能用往日恩情安撫新貴。可想而知,再這樣的將軍統領下,長安守軍將無疑是各自為政的一盤散沙。
林默接過軍令,上面寫滿了各部軍備,以及調動路線,其中特地寫明,要防範蜀軍從褒斜道進軍長安,著王雙部修築工事,其餘各部增派兵援。
“晚輩並非不信元直公,只是北伐大計,每一處細節必須眼見為實,容不得半點差錯。”
冷冰冰的稱謂已經變成了一聲親厚的“元直公”。林默將將印交給徐庶,親眼看著對方用印,讓後差人送回將軍府。
“既然元直公坦蕩,那晚輩也可以回漢中覆命了。只是還有一事,請元直公手書丞相一封便函,講清後續部署,免得晚輩回漢中口說無憑,或者曲解其意。”
這是林默最後的謹慎。雖然他的態度已經緩和了許多,但是隻要想起初見時徐庶的反覆,他便仍不放心。只要能拿到這封書信,便坐實了徐庶裡通外國、背叛曹魏的證據,如若大軍扣成時他再有反覆,任他徐庶再才高八斗,功勳卓著,這封書信都能要了他的命。
沒想到,這個要求徐庶答應得十分暢快。
“也是,幾十年了,我與孔明再無音信往來。人之歲暮,也該回憶下往昔了。”
燈下,徐庶氣沉丹田,回憶起崢嶸歲月,提筆寫下洋洋灑灑的書信,將這幾十年的人生經歷,還有心得感悟,以及龔正、林默兩人如何與自己對接之事娓娓道來。信的最後,他甚至鼓勵諸葛亮,親自帶兵從子午谷入長安,自己將和他再續當年在荊州的前緣,共同扶保舊主的事業發揚光大。
“該做的,能做的,老夫都做了。”徐庶擱筆,如釋重負。
林默將書信放入懷中,誠懇道:“有元直公相助,兵出子午谷之計必成。大軍將在元月一日發兵,屆時元直公立下北伐頭功,與晚輩再見,應已是大漢三公了。”
徐庶擺手:“老夫說過,富貴浮雲,什麼公卿之位,不過是墓碑上的幾個字罷了。倒是你,這一路要小心,龔正之死絕非魏國人為之,你好自珍重,切莫重蹈覆轍,定要將此信送到。”
林默點頭:“此事晚輩已有分寸,請元直公放心。”
徐庶道:“既然你明日走,那這將軍印老夫便在保管半日。想必這城中也有你的袍澤,這兩日老夫設法停止夜巡,你去通告他們,四日後臘月廿日一早,雍門不設防,那時你坐一輛黑色馬車,我便知是你出城。其他細作若要返程,務必在你之後從此門出,免得大戰起時刀劍無眼。”
“十日時間,足夠你返程,只是遲則生變,還請孔明元月初日務必發兵。”
徐庶的叮囑讓林默想起定軍山上諸葛亮的囑託。他隱約對方骨子裡還是有年輕時的堅韌和熱忱。也許亂世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旅途,但是虛名從來不曾改變一個人的底色。
“多謝元直公!那日我會化作一個坡子出城,若是路遇阻攔,還望元直公相助。”林默提前想到離去的細節,將一切安排妥當。
“還有一事,如若……”徐庶有些難為情。“如若這幾日程武查到老夫,你可有去處能救老夫一命?”
到底是怕死之輩。林默已經在心裡寬恕了徐庶的平庸,作為北伐最重要的一把鑰匙,林默也必須保證他的安全。
“如有危險,元直公可去城中的咸亨米店,報出暗語,自有人接應。”
徐庶點頭,不住感謝林默。
“元直公不必如此,一切都是為了漢室的復興。”林默發自肺腑的答道。
徐庶點頭道:“是,一切為了漢室的復興。”